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策略点滴谈

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场地、器材等条件,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大大地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1 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1.1 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情况,确定适当的要求

只有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才能使优秀学生施展才华,使中等生提高进步,使后进生有进步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开发。统一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开发。

1.2 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从而进行鼓励

学生参加或不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康理念。一方面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培养更高层次的需要,构建坚实并持久的参与动力。

1.3 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利用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活动内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利用体育运动帮助他们。这样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而且能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化,克服不足扬长避短,促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1.4 了解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充分开发体育运动的储备力量

学生的个性多种多样,有的爱运动,有的不爱运动;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能力高,有的能力低。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个性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针对体育特长生,更需要做到体贴入微的关照。因为个性不仅影响学生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而且影响学生去改造周围环境,甚至改变自己。一个天生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个性,或是没有充分开发了自己的个性,就很难成为合格的体育人才。

2 变通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研究性学习和分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开发

2.1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品格

根据学校体育应该达到的课程基本目标,学生应在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体育个性化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个性,应该是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化,是能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良好健全的心理品质和精神状态。因此,体育活动在全面推动学校健康第一目标实现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教育,在此基础上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坚持学生个性化开发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

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对立统一,社会化保障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个性化则使个体拥有改善与超越现实的独特的创造性。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个性化教育不能以个性化来代替社会化,也不能以社会化代替个性化,它们相互促进,应该统一来看待。通常对人的教育是看重社会人的一面,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以后的个性化发展。目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也不能做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因此必须从社会化与个性化相互结合来把握学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方向。

2.3 正确的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而且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特长、习惯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培养学生以后的发展空间。体育和其他的课程相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有更多的语言沟通,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之中,才更加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断学习进步,这样教师才能更全面、真实、客观地了解、指导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3 实施多元评价

3.1 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

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体能和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同学、其他相关教师、社会有关人员等。

3.2 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学习之中,教师应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改变过去单一的定性评价,而追求定量评价,使定量评价占据主要地位。但是体育教育非常复杂,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特别是素质教育提出,新世纪所需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学生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能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人文因素又不像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指标,是难以量化的,一旦忽视这些因素的学习评价则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因此,单靠定性化、数量化方法无法认清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教师必须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注意组织教法的改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体育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体育   目的   定量   体育活动   点滴   策略   评价   教师   学校   社会   个性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