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要从重视培养学生的汉语文素养做起

编辑。

摘要:民族地区的学生,汉语往往是作为他们的第二种语言使用的,尤其是来自西藏农牧区的许多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本文试从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本人在平时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来加以阐述。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素养,激发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增加他们使用汉语文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汉语文素养

一、在汉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不会说汉语或是不太会用普通话交流。

他们说普通话时往往带有一些民族语言的特征,比如说“教室里没有人”,他们会说“教室里人没有了”,“吃饭”则说成“饭吃了”,有点像汉语里主谓语颠倒的情况,实际是他们只会生硬地进行表述,而不会进行有效地表述,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了。

2、不会写汉字,错别字多,不能用书面进行表达。

首先是不会写字。学生们在写字的时候,没有笔顺的概念,随便乱画。

其次是错别字多。在写作业的时候,不知道很多汉语名词的意思,在头脑中根本没有这些词的概念,也就不知道怎么写,经常用同音字、形近字来代替。比如在作业中经常有这种情形,“矛盾”写成“毛邓”或“毛登”,这是同音错字,同形的更多了,如“的,地,得”的使用全用一个“的”字代替,“在”和“再”不会区分,全写成“在”,“在见”是经常出现的,

第三是不会正确地使用汉语来进行书面表述。由于学生们头脑中汉语素材积累得少,再加上平时从不使用,也就基本上不会用汉语进书面表达,包括一些生活学习中常用的应用文体和进行单独创新的作文,都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写作文,更是不会写。

3、不会正确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这也是学生们存在的问题。

不能流利地读汉语,这是最大的问题,学生们有很多字不认识,读课文的时时候吞吞吐吐的,读错字,估计着读,不加理解地读,很不流利。

不会停顿。汉语进行表述时要进行停顿,这既是说话时要呼吸的需要,也是进行准确表达的需要,因为汉语的词语和词语之间是需要作短暂的停顿的,这样别人才能听得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可是我们的同学们头脑中没有这种概念,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需要停顿。

不会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不会读的另一种表现。由于同学们不理解汉语的意思,不能理解写作者的意图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读起来的时候干瘪瘪的只有一种语速,一种语调。

还有就是不会默读,只会大声地朗读,不会默读、心读等读书的能力,让学生看书,他们就要把课文读出声来,不管课文有多长,不让他们出声,他们就读不下去,看一会儿就觉得犯困。即使在考试时,有些学生审题,也要读出声音来,这就是欠缺读的能力。

4、听不懂汉语,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

由于学生在上中学前基本上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交流,这造成了他们对听懂汉语有一些困难。对普通话的广播、电影电视的对白和平时的交流,他们都只是一知半解或是似懂非懂,不能听懂。

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汉语文基础差,从而导致汉语素养低下,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只能对症下药,从最基本的做起。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以外,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

1、从写字教学做起

写好字,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汉字书法又是非常美的,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中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对写好汉字有一个认识。为了让学生写好汉字,我首先要求学生按照钢笔字帖进行临摹,对汉字的书写有一个整体认识,每天一篇字贴,每个月一本,进行一学期的临摹训练,从形象上感受汉字的美感和怎样写好汉字。第二学期后,让学生准备写字本,每周写四至六篇汉字,内容不限,要求朝着字帖的样子来训练。这样进行一年下来后,学生的书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的字都很工整清楚,书面也很整洁。

再就是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批,并进行详细批改,和学生说心里话,这样既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学会进行独立创作的写字,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写字,是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听写,就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一个步骤。

2、每天听写,教会学生学会听

每天上课时,坚持对学生进行听写,内容不多,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学会听懂别人说的话。开始学生只能听一句话的前边两三个字,不会完整地听懂并写出一句话来,而且错别字特别多,但这样训练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会了先在心里记住,再快速地写出来,写作业时也是先看,心里记住,再独立地写出来。

3、学会正确的读

在教学中,少不了师生互动,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读课文,但又不仅仅是读课文那么简单。首先要求学生解决生字的障碍,再流利地读,最后再体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同时还要求学生默读、背诵等,提高他们的语感。

4、说话训练

听写,和朗读课文,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但要切实提高抽象,还得让学生学会应用语言,既进行独立的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内容,想什么,再把它说出来,这就是学会说话。

上课后的第一分钟,我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句自己的心里话或是自己的感受,背下的古诗,对名人名言的理解。每天一个人,至少坚持两学期,让学生有勇气表现自己,并能进行语文的创造。

作为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必须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汉语文素养,从教会学生写字做起,培养字体美观,思维敏捷,表达清楚,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语文思维培育学》ISBN7-5617-0621-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 皮连生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汉语   素养   汉字   错别字   课文   停顿   普通话   文教   语文   重视   能力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