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的触键技巧与音色变化

钢琴演奏的触键技巧与音色变化

在钢琴演奏中影响音色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触键方式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在不同的钢琴作品中,由于特定作曲家和作曲家所处历史时期的不同,要求我们的演奏使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音乐作品,而不同的音色变化都是通过调整触键方式来获得的。这种触键方式的调整有很多途径,比如触键的角度、力度、速度等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演奏者可以根据作曲家所处的时期和个人风格特点,结合演奏者本人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取向,来判断需要何种触键方式能取得何种音乐色彩和声音效果。在钢琴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钢琴家和钢琴音乐作品,同时在这期间钢琴的演奏技巧也形成了一个非常严格的体系。古典乐派的钢琴作品要求音色清晰、透亮,声音具有颗粒性强而均匀的特点。浪漫乐派的钢琴音乐作品却更加注重人们内心感情的表现,所以在音色表现上要求声音时而深沉优美,时而辉煌华丽,时而委婉凄凉,时而高贵典雅。相对于古典乐派来讲,音色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而到了印象乐派就用朦胧模糊的景色代替了生硬的线条,描绘出光与色彩永恒变化的效果。现代乐派时期钢琴音色的表现就更加复杂多样了,清晰、尖锐、突出、刺耳,但总是充满着乐感,随着当今音乐艺术发展的多样性,对钢琴音色的表现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钢琴演奏中不同音色的获得是通过对手指、手腕、手臂等身体各部分科学严格的训练而获得的。它们当中最终起决定性因素的是通过对手指的控制而获得的,当然在这当中指尖的合理运用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往往通过指尖不同的触键部位,不同的用力方式,以及通过指尖和其它部位的协调工作等不同方式获得我们想要的音色。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手指触键时与键盘的角度越小,指尖与键盘的接触面积就越大,奏出的音色也就越柔和;反之,奏出的音色就越集中,尖锐,穿透力强。

在巴洛克和古典乐派时期,人们比较注重声音的清晰和透亮,那么怎样才能弹出透亮和颗粒性的声音呢?俄罗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约瑟夫·列文(Josef Lhevinne)指出“当你遇到一个段落要华丽清脆音时,要用较小的指面去触键,即使用指尖去弹奏。”这就给了我们答案。在演奏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时,我们应当尽量的使用指尖的前半部分去演奏,指尖和键盘几乎是垂直的角度,指尖接触键面越少声音就越清晰,尤其是演奏比较快板的乐章。不管我们遇到是音阶、琶音、断奏还是和弦的弹奏,都要尽量的用手指第一关节的前面接近指甲的部位去弹奏。因为这样才能很好的获得莫扎特所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当然在演奏海顿和斯卡拉蒂的钢琴作品时,也基本要遵循这一原则。可是,在弹到比较慢的和歌唱性乐段时,下键和离键的速度要尽可能的慢一点,因为如果按前面所说的方法,触键的面积相对较小,这时以较快的速度下键,音色会比较尖锐、生硬,如果尽量的放慢下键的速度,我们的演奏就会更加优美。尤其是在弹奏莫扎特的作品时更要注意,由于他深受意大利“美歌学派”(belcanto)的影响,所以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贯穿了大量的优美旋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浪漫乐派要求声音优美深沉、华丽辉煌,具有诗意般的浪漫色彩。由于浪漫乐派对音色的要求相对古典乐派更加复杂,所以指尖的运用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在演奏肖邦的《夜曲》时,为了获得优美的声音我们应当尽量多的增加手指触键的面积。正如列文所说:“要想获得优美、如歌的声音,去代替生硬的、金属性声音,首先要尽力用手指的有弹性的部分来触键,它应当是在手指第一节稍靠下面的部分,那里有一块柔软而富于弹性的肉垫。”我们在演奏这一类作品时,手指的下键速度也应当是非常缓慢的,用手指去抚摸琴键,像是电影里面的慢放镜头一样。在手指的肉垫和琴键的象牙键面接触以后,甚至手腕也跟着做一个小小的画圆的动作,用手指去“唱歌”,它就像歌唱家的嗓子一样能把音乐表现的完美无暇,这样我们将会获得优美如歌的音色。另外,在弹奏浪漫派的作品时,为了获得它特有的风格,在有些时候也要尽量的伸平手指,尽量多的去接触键面。这在很多钢琴家的演奏中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了。

再者,当指尖部分接触琴键的面积越大,就越能控制琴键,控制音色的能力也就越强。但由于浪漫乐派的复杂性就要求用不同的触键来表现音乐,例如弹奏李斯特的高级音乐会练习曲《钟》(Campanella)的一些华丽灿烂的乐段时,就必须使用手指的尖端和手腕来共同的

去表现它。另外,在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一些作品中,由于有大量的模仿铜管乐器效果的乐段,所以这时也必须使用指尖和尽量的使手腕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来获得比较辉煌壮丽的音色,当然这时大臂和身体也要参与到演奏中去,这样整个声音才不会显得生硬和刺耳。

到印象乐派和现代乐派时期,随着钢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音色的要求更加的纷繁复杂,除了以上谈到的指尖触键方法以外,为了获得需要的音色,可以大胆的使用各种方法,但要以符合音乐的风格为前提,在弹奏时可以采用手指贴键的触建方式,虽然角度比较大,但是手指并不离开键盘做抬起落下的动作,而是直接靠关节的力量来做细微的动作,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弹奏速度,另一方面能使音色产生一种奇特的色彩变化,恍如水中倒影,又像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例如在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由于需要大量的犹如梦境般的虚幻效果,甚至在弹奏中对踏板使用已经颇为自由,所以手指的触键基本上是非常轻柔的,下键也较浅,一切为了获得音乐风格为基础,大大的放开了对手指触键位置的限制。

钢琴的触建技巧千变万化,在整个钢琴演奏中的地位是非常显要的。每一种触键方式都可以获得不同的音色变化,而每一种触键方式之间相结合又能产生新的音色变化,为我们的钢琴演奏增添更好更丰富的音乐变现力,这也是研究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较具挑战性的一点。触键的种种变化,犹如朗诵诗歌时的抑、挫,它能恰如其分地传递和抒发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可以起到用文字无法描述,但又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但钢琴的演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对指触的训练是很有限的。良好的触键方法,只有在具有全面的钢琴演奏技巧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的为我们的演奏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声学   音色   莫扎特   钢琴   琴键   指尖   优美   手指   声音   方式   技巧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