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70-01

一、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让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教学的全面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等,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到“我会健身”到“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良好的师德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要严以律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育工作中去,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具有高尚情操的形象。这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基础。体育教师观念的现代化意识水平、敬业精神、文化素养、创新意识等,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运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直接的线性因果关系,也不是单向的决定和被决定关系,而是一种以“心理”结构为中介的双向交流和间接关系,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创造运用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新教法。对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师来说,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更要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素质和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难以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

六、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手段,不能仅注重成绩的表象特征,它还应体现能力增长的内在特征,这也是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身体素质与技能测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体育过程本身和学生学识能力的提高。兼顾个体的差异性,突出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就必须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学生。以人为本,让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行为规范和科学健身态度的养成, 这才是作为手段而应用的评价体系所追求的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区对待,允许学生按教师提出的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起点和潜力,制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反对追求达标化的教学目标,使学校体育教学转向素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体育   中学   教法   枯燥   身体   教材   目标   能力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