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生“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建立

初中生良好性格与完美品德之形成,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这三者的共同努力。整体上来说,学校是初中生的生活场所,它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成长,但并非全部包揽。然而,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是不能忽视的。只有以学校教育作为主题,社会教育作为导向,家庭教育作为基础,形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密切结合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方位对初中生开展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共同促进初中生的发展。为此,笔者论述初中生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之建立。

一、创新德育教学方式

我国目前现阶段的九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初中生所学到的知识对道德情操的熏陶,以及未来人生发展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中,学校教育承担重要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是培养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学校,应做好德育工作,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优化上,应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培育道德理念。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源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接受系统的道德规范、道德理论、条例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德育实践的结合,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开展德育,主要是靠《思想品德道德修养》这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采取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道德的方式,难以达到德育培养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借助视频、文章、图片等,采取容易令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生动化,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靠着课本,应注重对教学内容之拓展。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亲近,实用性质也比较强的课外实践资料,这样能拓宽思想品德课上的学习深度。

二、学校与家庭结合,开展家校互动

家庭教育是父母对下一代实施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初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言行表率对子女道德、思想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学校开展德育,还需要与家庭教育联合进行,保障学校与家庭之间开展真诚又坦率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互相融合,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融合与沟通,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种,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家长会,至少每一个学期召开两次、三次或者更多。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或者学校领导不应该仅仅把家长会当做是一个成绩通报会,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家长会的形式应该有家长座谈会、组织家长沙龙活动等,让家长与教师在学校共同探究教育孩子的方式、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同时,也能让家长与教师一起交流育子心得。另外,学校还可以专门设置家长学校,定位为家长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关于家庭德育的特点、理论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平,从而有利于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三、学校与社会结合,开展区校互动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与继续发展,是德育真正落实的良好环境。人都具有社会性,与社会是紧密存在的。尤其是初中生处于年龄增长的过程中,视野也逐渐开阔,对学校、对家庭的依赖性越来越弱,社会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在德育方面受到社会的强烈影响。因此,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立,需要学校发挥社会德育的作用,建构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融合与网络沟通系统。

在开展区校活动上,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纲要》德育目标,以及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之需要,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访问、社会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学会正确收集信息,并从中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学校可以聘请校外辅导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名望高的老红军、专家学者等,担任辅导员这一职务,定期给学生讲授校外实践知识。学校还可以与有关部门互相合作,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场所。学校也可以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展与社会的联系及沟通,全方位实施德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德育   初中生   教学内容   家长会   家庭教育   家长   体系   家庭   学校   社会   学生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