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题错例分析

声学题错例分析

初中学生在解题时,常常会因为概念不清、忽视条件、考虑不周等原因而错解题目。错了不要紧,要紧的是找到错因,下面通过几题分析,帮助同学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概念不清

有些同学对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似懂非懂,张冠李戴,这是造成错解题目最本质的原因之一。

例1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 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错解 A、B、D 。

错解分析 错解者混淆了音调、响度和音色。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而不是音调不同,故选项A是错误的。蝴蝶飞行时振动的频率小,音调低,故选项B错误。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响度,而不是音调,故选项D也是错误。敲锣时用力越大,锣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选项C正确。

2 审题不清

当同学遇到较为简单的问题时,就会马虎大意,不认真去审题,这样容易将简单问题错解。

例2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 我们能听到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喳”声。

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错解 D 。

错解分析 这是审题不清所犯的错误,把选择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误认为选择能说明“液体可以产生声音”的事例。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小鸟的“唧喳”声、“哗哗”的流水声都是由空气传播的;只有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是说明空气、泥土、水都能传声,故应选 C 。

3 以偏概全

解题时由于审题不严,思维粗疏,忽视条件,以偏概全,导致错解题目。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瓶和水的振动,瓶内水的高度。

错解 C 。

错解分析 错解的同学认为瓶内空气的多少不同,敲击它们时,发出的声音就不同。事实上,瓶子发声是由于瓶内水和瓶子振动所致,瓶子里的水越少,则振动的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另外敲击瓶子发出声响的时候,若用手握住瓶的外侧,此时声音明显减弱,这证明瓶子也在振动。故答案选 D 。

4 人云亦云

多数同学在做题时,往往喜欢参考答案,认为答案总是对的,造成理解不透彻而导致解答错误。

例4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主要是因为( )

A.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B.固体比空气传声性能好。

C.牛皮箭筒起了共鸣作用。

D.士兵睡在地上睡不着觉。

错解 A 。

中国www.LWlm.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声学   响度   音调   事例   瓶子   选项   高度   空气   声音   错误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