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在阅读教学中延伸

1紧扣形象,培养感受美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缺乏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而对具体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把课文所描绘的过程、形象、意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瀑布的背景香炉峰,瀑布散发的雾气在香炉峰上缭绕升腾,在红日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紫色,它与白色的瀑布相映成趣,蔚为壮观。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生动地描写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教学这两句,一定要从词语入手,通过朗读、描述、想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如果有条件,把画面制作成课件,使壮观、美丽的瀑布景象,再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感受到瀑布实实在在的美,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如果是写人的课文,要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去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如《小珊迪》这篇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又薄又破冻得发青冻得通红等外貌描写,感受小珊迪贫困的家境。为了卖火柴,小珊迪从请求到哀求最后到乞求,这些神情举止进一步说明了他穷。小珊迪虽然年纪小,家境贫穷,但他仍然自食其力,靠卖火柴来养活自己的弟弟,可谓穷得有志气。这是教师要让学生初步感受的小珊迪的形象美。接着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①小珊迪在换零钱的路上受了重伤,为什么还要叫弟弟去给我送零钱?②小珊迪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③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小珊迪具有什么样的品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小珊迪美好的心灵,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形象就会越来越丰满。

2从感到理,培养审美能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有了审美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爱弥儿》)由此可见,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首要任务。

小学生对许多事物和现象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他们的审美观往往是肤浅的、感性的。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审美观极不稳定。只有当他们的审美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时,其审美观才会趋于稳定,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才会在他们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各种行为中凸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比如,教学《凡卡》一课,如果只让学生体会到老板和老板娘的凶恶、残忍,凡卡的命运非常悲惨,那么就没有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美育价值。这种教学只停留在表面,是浮光掠影式的,学生的审美只停留在感性层面。而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当时的社会,那结果就完全不同了。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①凡卡的爷爷只有凡卡这么一个孙子,他为什么忍心送凡卡去莫斯科做学徒呢?②爷爷如果把凡卡接到自己身边,他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吗?③这一切应该归罪于谁呢?经过教师的点拨以及学生的思考、讨论,他们就会明白,造成凡卡人生悲剧的,不是老板,也不是老板娘,而是当时黑暗的社会,从而激起学生对反动统治的痛恨。至此,学生的审美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又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有着极为宝贵的美育素材,但教学时如果只让学生知道花生的好处多,知道花生的生长特点,或者对学生硬生生地灌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这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先让学生对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色彩、样子进行比较,一比较,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的花生,与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即什么人外表不体面而对别人有好处,什么人外表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通过充分举例、相互补充、师生点评,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审美能力得到了升华。

3由表及里,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对美还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特别是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事物,他们一时难以分清是与非、丑与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中的小红军,对陈赓说了三句话: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你看,(干粮袋)鼓鼓的嘛。我的比你的还多呢。对于这些话,学生就不一定理解,因为教师经常教育他们不能说假话,说假话是不诚实的表现,不是好孩子。那么,小红军说假话是不是坏孩子呢?教师要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小红军说假话的用意:小红军知道自己走不出草地了,但他决不拖累别人,所以故意用假话激陈赓。从而让学生明白小红军不是坏孩子,他具有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

又如《金色的鱼钩》中对炊事班长的外貌描写: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从这段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老班长不但不美,而且还很丑,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未老先衰的形象。但这其中蕴含的美却是感人肺腑的。因此,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来鉴赏。教师可从背有点儿驼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等短语入手,分析造成老班长未老先衰的原因,使学生知道老班长为红军战士日夜操劳,他是一位饱经风霜、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大完美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美育   审美观   红军   班长   瀑布   花生   感性   形象   能力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