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推动数学学习深化探微

摘 要:问题是数学课堂的脉络,而学生的问题能力包含多个层面,比如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思维;直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8-0092-0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能够从情境或者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时候,他们对数学的关注将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并由此拉开学生的数学探索之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发现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推动其数学学习走向深入,走向自然。 一、让学生具有数学化的思维特征

一个具备较高数学素养的人对周边的事物会有较强的察觉能力,他们会从数学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并寻求答案。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维,让学生善于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展开积极的探索。例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可以营造一个家长会的情境,首先让学生想办法向家长介绍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集体交流的时候,学生展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大多是用语言来描述,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是第几组的第几个,有的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在第几排的第几个。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同学向他们提出问题来,有些学生就有了这样的疑问:你这种方法并没有说是从左向右还是从右向左,会不会引起家长的误会?还有的学生提出:我们用的方法很多,感觉有点乱,是不是可以统一一下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教师再引导学生来探究具体的方法,学生就会感受到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这就让之后的数学学水到渠成。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比较数学化,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虽然大家能够描述出自己的位置,但是给人繁杂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来明确探索目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样的数学化思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养成必要的捕捉能力

很多数学问题是隐藏在生活中的,在面对生活现象或者创设出来的数学情境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数学捕捉能力,让他们有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例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一个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看看有哪些发现,学生在独立观察和小组交流后提出“温度计上有一个零刻度线,在零刻度线上面和下面有对应的数”。之后教师指着一个零刻度线以下的温度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怎样来读这个温度,学生想到了“零下4摄氏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写出“-4”,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负数。随后教师又展示了楼层中的负数和海拔高度中的负数,让学生找一找这些负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提出这些负数都是以0为分界的,它们都低于0,结合几个情境感知负数的意义时,学生能够结合正数的意义这样来描述负数:负数就是比0小的数,负号后面是几就代表比0小几。在这个案例的学习中,学生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负数”“负数表示什么意思”。随着学习材料的呈现,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他们不但捕捉到负数的位置,而且结合之前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迁移,对负数意义的感知就由此拉开序幕。 三、让学生积累提问题的经验

要想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提出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历练的机会,不能轻易地替代学生提问题,这样在积累相当的经验之后,学生自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题,不仅如此,他们还能掂量出问题的含金量,将课堂学习推向深入。例如,在六年级总复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题干:六年级3班的男生有24人,( ) ,女生有多少人?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虽然是要学生补充一个条件,但是学生需要调动起相关的知识才能使得这个问题有意义,这样的提问会为学生累积经验。果然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展现了自己的问题能力,他们补充的条件都是女生和男生的关系,但是形式各异,有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的,有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的,也有补充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的。在这些问题之外,学生又开辟了新路,比如“六年级3班的男生有24人,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和“六年级3班的男生有24人,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对分数问题的研究推向了深入。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结合对问题的把握,积累了相当的提问题的经验,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就可以调动起相关的经验储备来,拓展问题的广度,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有益的。 四、结束语

总之,问题是数学课堂的脉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扣问题来展开,尤其是在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方面。因为过往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忽视现象,所以要尤其重视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推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的高度,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更加自然,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尹海莲.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数学   负数   刻度   情境   意识   男生   位置   能力   女生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