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参加体育锻炼现状与分析

加强体育锻炼是一个高等院校完善体育事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文化素质建设的过程中的容易疏忽和遗漏的部分,也是为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和高尚情操的必由之路。开展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身体提高基本的生存技能,还能借此来培养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培养吃苦耐劳顽强不息的精神,最终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发展,使得学校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我院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也反映了学校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随着《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这一规定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我院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改善。

【关键词】我院学生 体育锻炼 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我们往往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不能活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我们的身体。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体育锻炼能增强我们的体质。天天深陷于繁重的学习生活,若想应对自如,一个强壮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坚强后盾。可想而知,假如自己的身体弱不禁风,迟早有一天自己会被压力压垮的,又何谈成绩如何如何,这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另外,强健的体质还能帮我们抵御许多疾病的侵袭,使我们免于疾病的干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活。还有,比较长远地讲,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我们寿命的延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体育锻炼还能增强我们的心理素质。许多体育锻炼不仅对我们的身体有着考验、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考验锻炼着我们的毅力、耐力等心理素质。例如长跑就很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力与韧劲。通过体育锻炼来加强心理素质,从而使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健康强劲的心理,这肯定会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高效率、更美好。

另外,体育锻炼还有许许多多重要的作用,例如帮助我们塑造健美的体型,帮助我们放松、娱乐等等。

总之,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意义重大。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塑造出一个更强壮、更健康、更美好的自己!

二、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锻炼情况

态度是我院学生参与与否的最主要因素。就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而言,培养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尤为重要,体育锻炼作为学校体育建设和体育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学院和学生必须予以重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学生在心理上对体育锻炼能够给与足够的重视,80%学生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中,90%的男生参与多项的体育锻炼,仅有不到5%的学生表示讨厌运动,而受过专业教育的体育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其他学生的态度明显不同,在年纪上,大三学年的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热情明显不如大一新生。 从总体而言,我院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同度达到了80%,但仅仅是认同还是不够的,只是在心里上的认同而没法花大块时间参与其中的学生位数不少,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容乐观,大约有40%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这与80%的认同度相去甚远。《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每日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而调查显示,我院学生每天体育锻炼在1小时以上的仅仅占10%。短暂的锻炼时间是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和标准的。

三、影响参与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影响我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在性别和年级上也有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不如男生,一方面原因是场地受限,许多项目无法开展;另一方面受一些观念的影响,女生多表现文静的一面,对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的兴趣明显不足,而且女生的运动天赋上也明显不如男生,更加打击了她们锻炼的热情。高年级的学生锻炼热情不如低年级,首先是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有着继续深造、工作实习等多方面因素的桎梏。而低年级学生有着社团活动、班团活动等,开展这些活动有益于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对影响我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大致的分析出影响体育锻炼的几点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场地有限,很多体育锻炼苦于没有适应的场地,学院相关领导对体育锻炼的不足,学生很难找到适当的锻炼场所;其次是我院对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组织能力不力,体育比赛的确实会使学生丧失体育竞技的精神;然后是体育器材落后,相关经费不足;最后还要归咎到学生自身,学生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不足,在认识上没能深刻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基础性地位,更缺失良好的生活习惯,熬夜玩游戏想象较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学院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改变原有的态度,制定切实和完善的体育锻炼标准和相关考核制度,根据各年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推广,在参与锻炼的同时要有体育教师在一旁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开拓新的体育专项场地,让学生们可以凭借兴趣自由的选择体育专项课程,并与学分学位等进行挂钩,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2)组织相关体育比赛。这里说的体育比赛不仅仅局限在运动会、足球篮球等传统的比赛,要广泛地在各系部开展趣味运动、大众健身等比赛项目。开展相关项目的同时,也要开展体育讲座,以解决学生缺乏科学锻炼的常识问题。我们都指导,有着科学的锻炼方法会使体育锻炼事半功倍,而盲目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对学生自身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我建议:采用自我评估和教师指导纠错的方式来制定锻炼计划,学生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各项基本信息做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测试,根据这些资料具体地切实地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和目标,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并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3)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无论是学院领导还是学生自身都要重视体育锻炼的作用,学院方面加大体育经费投入,补充和维护损坏老旧的体育器材,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虽然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一直以来都在对运动场地进行扩建,但是一些场地存在课余时间不开放的现象,学生们想要锻炼却没有场地,场地的利用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专项场地也很有限,像游泳这类大型场馆也因为经费原因被搁置,所以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也变得势在必行。建议加大开放体育场馆的力度和深度,放宽体育器材的使用要求,同时建立健全场地使用规范制度,投入更多的精力以确保场地器材和学生锻炼的安全性。学院也要注重学生们生活习惯的养成问题,学校对学生上网和休息等方面也应该做适当调整,如晚上10点左右限网等举措,防止学生熬夜玩游戏。其次应该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在大一大二年纪开展强制的早操制度。在学生自身而言,改变以往对体育锻炼的抵制情绪和不良态度,尤其是女生应该改变对体育锻炼的看法,体育锻炼不仅能使身体健康,还能培养良好的气质。对高年级的同学,体育锻炼的要求也不能放松,因为随着年级的提高,体育锻炼也逐渐减少,身体情况也随之下降。有调查表明,办公室的文员职业是猝死的高危人群,这一现实应当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在已经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学生中,要鼓励他们继续坚持,能坚持锻炼1小时的要以两小时为目标去努力,以此类推,逐步提高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

五、结论

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院文化建设的基础所在,对当代高校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气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次的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对体育锻炼和自身体质的重视程度不足,对科学锻炼确实必要的常识,生活习惯不规律加之体育锻炼时间少导致体质逐渐变差,直接影响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体育建设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学院在制定相应的政策的同时也应当以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参考,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蔡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松井三雄.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4]张力为,褚跃德,毛志雄.运动心理学DD借鉴、移植与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5]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体育   我院   体育锻炼   场地   重视   现状   态度   因素   大学生   学院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