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析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开展起来并且获得了一些效果,一部分教师为求改善德育课教学现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部分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为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等。本文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出发,分析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点,在德育课中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尝试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根据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部分中职生,往往不了解不热爱自己的专业,是无可奈何而来,是父母逼迫而来,可以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往往心灰意冷。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着成功的潜在因素,教师就应该以最大的努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长,挖掘潜在因素。针对中职生思想存在这些问题,说明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用感人的故事和事迹来感染学生

讲一些光荣传统、勤俭节约的事例,让他们从中懂得道理,如:开班会的时候,举办比赛,同学们认真准备,搜集资料,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思想感情,养成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不定期的搞一些活动,用丰厚实际的素材来吸引学生,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时代在变化,关心社会和关注祖国的发展。比如中国申奥成功、西藏问题、台海问题、四川地震;通过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舆论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3、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帮助学生恢复自信,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于“问题学生”,教师们不要无谓地感叹“这样的孩子如何教”,而要积极地思考,因材施教,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都会成材,用积极期盼的情感和态度感染学生,使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探讨多种教学途径,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1、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要贴近生活,让内容更具感召力

2009版中职德育课教材的编写明确突出了“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职业”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所采用的案例、情景都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与接受能力来授课。比如在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财政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都认为这是国家大事,跟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所以没什么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学生周围的事情,比如这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的事例,并让学生自己去调查一些。包括:你在本校学习期间每年的学费是多少?国家每年给你的补贴是多少?现在物价在涨,燃油、工资都在涨,而公交车车票涨了没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学生获取答案以后,教师进一步解释:这些事情都来自于国家对民生的大力关心,这就是对政府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最好解释;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能力”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就舍弃了教材当中的已不为学生所熟知的张秉贵的案例,而改采用了唐骏、马云这些具有时代特点,容易为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的案例。学生反馈非常好。学生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原来周围的点点滴滴都与中财政收入与支出紧密相连。教学实践也证明,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案例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能有效地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

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等。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我在十几年的德育课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课堂沉闷现象,活跃课堂气氛。

1、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感

尽管教改后的新教材一改老教材理论性强、空洞乏味的缺点,增添了“心海导航”、“人生启迪”、“问题聚焦”、“温馨提示”等栏目,可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但学生仍然觉得枯燥无味。

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的途径。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感。

2、 增加实践环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根据教学内容,我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参观活动。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教学内容时带领学生到市场去搞社会调查、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经济理论,使学生感到道理不仅仅写在书本上,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此外,我还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幽默教学法

幽默教学法又称示错式教学法,它是增强德育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德育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法人”概念时,先提出“法人是法国人”“法人是说法语的人”“法人是守法的人”等一连串荒谬的定义,让学生一一加以否定,再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真正使德育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

任何科学理论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和前进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德育科学理论也不例外,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化,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冲击和挑战。中职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肩负起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育的重任,去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现代的经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德育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积极性   课堂   学校德育   深刻   教师   方法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