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概括和阐述:对于音乐的定位不应当仅仅局限在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象征或表现,而且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的艺术性,就是音乐能够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能够将社会实际生

活中的一些思想、行为、思考以及对于客观实际的反映充分体现出来。

一、认真了解高中音乐在学生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魏书生老师教学开始前对学生要有充分的认识的教育观点同样能够有效指导高中音乐的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初期,笔者注意从布置任务和创造条件上让学生与音乐有近距离的接触,比如,安排了这样的课下作业,即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注意搜集一些音乐的资料,并且组织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在课堂展示环节,很多学生都搜集了音乐的资料,有的从中国音乐起源、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展示。有的学生对国外的一些经典音乐进行了搜集,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舒伯特的《圣母颂》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即时有的认知是片面的,但至少做到了让学生树立起自身的音乐理解和内容框架,这些基础工作有助于强化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有助于教师明确地了解音乐在学生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顺着学生的音乐概念的思维观点,更加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的音乐素养随着教师的诱导和启发逐步建立和培养起来。

二、有效挖掘隐藏在学生思想深处的音乐潜质

美国管理学家T.Swift提出了开启的原理,他认为每个人的思维认知能力从水平上来讲是相差无几的,只是在后天的培养中有的人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思维意识率先被挖掘了出来,于是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门被快速地开启。按照这一原理,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的音乐大门往往没有被充分开启,作为教师就应当将传道授业、解疑释惑的目标凝聚到学生音乐潜质的挖掘上。

笔者注重焕发起学生童年的音乐认识和原生态的音乐心声,在让学生低声吟唱自己熟悉的音乐旋律时,笔者注重让其他同学以节拍的形式跟上,目的就在于强化学生对音乐乐律和节奏节拍的认识和感知,由此再引导学生逐渐步入音乐教材内容的学习与鉴赏中。在一些非常美妙的音乐鉴赏中,笔者注意用幻灯片制作出背景画面,让学生以听觉和视觉有效融合的模式,增强学生音乐鉴赏的兴趣与情趣。比如,在对《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欢快、明亮的曲目进行鉴赏时,笔者制作了谷穗摇曳、麦浪滚滚、棉絮飘飞的画面,再配上农民丰收喜悦溢满脸颊的场景,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和感知这首音乐的思想和主旨。在《过雪山草地》这首曲目的鉴赏中,笔者播放了红军艰难长征、顽强前进的历史资料纪录片,将学生带入那段峥嵘岁月、苦难辉煌的背景中,学生就能在鉴赏中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这样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的音乐潜质就会逐渐地被挖掘和唤醒,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热情的激发、鉴赏思维方法的学习、音乐素质技能的提升都大有裨益,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感和情感都会不断涌入。

三、充分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要注重鉴赏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审美,如何将学生听觉中对美感的发现和思考牵引出来。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大纲同样强调了教师应当将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核心。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音乐审美意识的塑造,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即在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并不急于讲,更不会对音乐的鉴赏技巧和结果作定性的处理,而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让他们从自己认识的角度进行鉴赏的发言,之后笔者再进行必要的校正、针对性的引导和适当的点拨。比如在《怒吼吧!黄河》这首曲目的鉴赏中,很多学生在发言中都是从愤怒和悲愴的角度进行鉴赏,没有将审美意识提升到黄河愤怒、惊涛拍岸、汹涌澎湃的情景与中国人民不甘压迫、战斗不屈的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笔者的点拨,学生对这种结合的美、寓意的美实现了较为彻底的理解。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语言表达、思考能力、鉴赏水平也能随之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素养   音乐   潜质   笔者   高中学生   注重   思维   意识   策略   高中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