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导致素质教育不能很好落实的瓶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我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教师也习惯于发号施令,力图将全体学生都统一到自己设定的范围中去,其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消失殆尽,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新课标》要求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这种新型教育氛围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体育教学多在户外进行,相对其它学科环境宽广,特点是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既 有统一的班级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组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交往。要改善以往的不良师生关系,首先应确立师生人格上平等,实现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其次,师生的情感、思想、意志和各项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相互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互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育气氛高涨,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练效果会更佳,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创造,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二、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式,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的身体发展为物质基础,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体育教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如田径教学是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吃苦耐劳、开拓竞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心理素质;体育理论教学中,根据教材根据实际,特别是我国健儿在雅典奥运赛场上不畏强手、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取得历届奥运会最佳成绩,使学生精神振奋,启迪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在教学中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只有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实现教学的平衡。由于教材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等诸多因素以及师生的关系无不影响着教学。以前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增大学生的运动量、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表面上看是讲究了效率,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教学的生硬,学生感觉上体育课乏味。这样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去准备、去领会;在游戏和比赛中让学生担任评委和裁判任务;在讲授课时让学生讲述示范动作要领、尝试练习。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三、在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1、学生自尊、自信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这样学生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喜欢自己,才有信心让同伴接纳自己,让同学在体育运动中相互悦纳、认同和鼓励。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希望,使学生相信“我能行”。在课堂上教师多使用些对学生带有期望性的言语,如“你可以”、“胜利一定会属于你”等。再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登上成功的舞台。教室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手段,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台阶,让他们通过一步步的成功,逐步登上成功的舞台。

2、调控学生的课上情绪,培养情绪智力

要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教师应在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学生的兴

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使他们乐于接近教师、乐于参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二、激发学生的感情。“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教师应小心的捕捉、琢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客观的评价和善意的评价、引导。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同学的爱的同时,也把这种爱以同样的形式传给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

3、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助人为乐的思想、团结合作的精神,都是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一些点滴的小事锻炼学生,用榜样激励学生,用他们的行动证实自己,来提高学生自我的品质。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体育   体育课   心理健康   师生   体育活动   情绪   教师   心理   情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