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汉语课堂中适当运用维语的必要性

浅谈中学汉语课堂中适当运用维语的必要性 一、纯汉语教学理论依据不足

全外语授课教学法的理论最早出现于法国和德国的直接法(direct method),它提出直接联系原则,即排除母语的干扰,让语言形式与所代表的事物直接发生联系,反对母语进入课堂。然而,直接法是以幼儿学语理论为基础的,是仿照幼儿习得母语来设计的外语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事实上,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是有很大差异的。第一语言的学习者一般为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一般为青少年和成人。年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的差异上。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能够比较容易地概括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规则,并运用这些规则来指导自己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同时,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因为已经习惯用第一语言进行思维,所以在学习、运用第二语言时,常常会带有语言转换的形式,这种语言转换除对第一语言的习得有负迁移外,还有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即它在成人外语学习中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也能使学习者更快更好地理解外语。这一点已被应用语言学研究成果所证明。由此可见,对中学生学习者来说,全汉语授课法不可取。

二、适当利用维语在汉语课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尽量使用汉语,适当利用母语课堂上也应体现这一原则。课堂上尽量使用汉语已为广大汉语教师所接受,然而现在却有另一种苗头,即在课堂上一句维语也不用。尤其是举行公开课或是进行优质课评选时,此种观念占了上风。合理的要求是:决非课上一句维语也不能用。恰恰相反,维语用到恰到好处,可为课堂增色。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维语效果更好。

1.当汉语解释太繁琐而维语解释却简单明了时。

比如:笔(名)的解释;写字画图用的工具(是纸吗?)解释模糊;维语?????。

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娓娓到来,一口流利的汉语显示了扎实的基本功。甚至在布置一个游戏时,都用全汉文讲解游戏规则,干巴巴地讲了一分钟,学生们听得一头雾水,试问这样的游戏还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吗?其实对于那些较难、较抽象的汉文还是有必要作画龙点睛的中文翻译的。如果在汉语课堂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维语解释来代替繁锁的汉文解释,学生就不会处于一种不知所云境界,相反会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老师的思维而活动,使教与学一拍即合,最终达到接收传播知识的目的。

2.在介绍汉维语言、文化对比时。

要学好一门语言,就是要在了解该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和自己的母语或所掌握的语言进行类比和区别。所以语言文化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汉语课堂中对文化的讲解是需要借助维语的,否则学生会听得不知所云。比如初一第二学期的第六课天然化妆品。课文中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介绍了维吾尔文化。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词汇和语言点,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这一天然化妆品进行进一步有关文化的引导和介绍。而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老师还可趁热打铁地向学生介绍经典果仁(核桃,巴旦木)护肤营养作用,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其他如薄荷,苜蓿等传统美食良药的美容作用)。从而激发了他们很大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试问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全汉语的授课能达到目的吗?

3.为了丰富教师评价的语言时。

在全汉文授课的课堂中有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教师评价的语言单一、缺少变化。课堂中使用最多的词就是好,依次还有谁来对、错不错等。那么时间久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会缺乏兴趣,麻木不仁。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灵活、幽默、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使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有一位教师就是用汉语来作的评价应该跟维吾尔语一样丰富,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变化,充满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你的汉语发音非常地道!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同时后面加上维吾尔意思便学生全听懂。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适当使用维语可以丰富评价语言,而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总之,维语在汉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汉语教学中维语的運用是一种思维上的干扰。实践证明,适当运用维语于汉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策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我们同时也必须注意,在汉语教学中使用维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用汉语进行交际。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排除维语的干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维语的滥用,防止其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汉语   维吾尔   课堂   汉文   学习者   母语   必要性   评价   语言   教师   中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