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化氛围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通过构建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学生的文化素养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教育专家与心理学家都提出,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学生与老师平等。小学生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和需要;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学生与老师平等。学生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和需要;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要关注并且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上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最关键的是师生间能有对等交流的机会。教学课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调子唱得很高,公开课、观摩课演得很有水平,而在这些课的背后平时的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师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与老师不一致的观点,课堂上气氛紧张,怕老师者大有人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课。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得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是表扬他勇于说不,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不快,马上补充说出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请问这种做法怎么会自由宽松,怎么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二、实施教学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正有力地挑战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分析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难发现,在一部分课上,教师每节课都 将学生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团团围坐在一块,也不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坐在课桌外侧的学生扭起脖子看黑板的字是否舒服,也不能有效地关注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此时此刻真实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只要让学生讨论起来,也能给领导与听课的教师一个满意的交待了。好像新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几位课程专家满意似的。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时,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再说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我在教学《赠汪伦》时,让学生初步自我解释诗句的意思后,我对小朋友说,我看小朋友们哪个能发现小的问题,哪个能发现大的问题,如果谁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回答不了,那我就拜他为师。听了教师这一番充满激励的话语,小朋友个个小眼发光,纷纷埋头读书,思考问题。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踏歌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几个问题后,再也没人举手了。我看没有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便鼓励说: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相信你们再读读诗,再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只见小朋友眉头皱了起来,又埋头默读起来,窃窃地议论起来。五分钟后,班上的小手又举得更高了。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呢?一个男孩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一位女孩疑惑地问。这两个问题确实很有价值,他们发现了书上写的与生活实际的不同,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猜猜看,汪伦为什么等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汪伦要欢欢喜喜踏歌相送?同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象,发表着自己的高见。有的说:李白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白担心汪伦知道自己要走是会伤心难过,因此就不辞而别。汪伦知道后赶来相送。有的说:老师,可能踏歌相送是当地的风俗。我心花怒放,拍案叫绝。显然,合作学习使他们产生了灵感。

三、语文课堂有利于培养综合素养

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习惯,营造最佳语言教学环境和文化氛围。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应该是令学生所仰慕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以致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要么不切实际不负责任地随意表扬学生,把这当做是对学生的鼓励,其实往往错误地引导了学生。尤其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上都是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启蒙老师,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终身成长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当前存在的普遍情况是教师不作评价,直到学生答到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为止。或者是教师敷衍评价,教师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表扬他,这样对学生的成长不利。那么怎样提高教师评价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对小学生所作的评语、尤其是在课堂上当众做的评价语言会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慎重对待。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要以为是面对的小学生,就随便批评,不注意话语的准确性,不讲求评价的科学性。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能量的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课外补充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一切努力与成功探索的基础全在于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能够为学生开启智慧的闸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夯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文化   课堂教学   氛围   语言   李白   小学语文   师生   感情   评价   老师   教师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