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探析

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融合,促进了各国语言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对于中西方文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使语言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不仅仅给人们在语言理解方面提供了障碍,同时也容易使学习者犯许多交际方面的错误,所以,对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使人们正确使用不同语言。

一、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表现

(一)语用功能方面存在差异

在日常的交际中,人们一般通过语言来进行个人感情、思想以及看法的阐述,能够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也只有双方都能够了解对方的用意,这样才能够有比较恰当的反应,方便人们的交际。在英汉两种文化的交流中,不仅仅需要在语法方面更加规范和正确,同时必须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语言表达是否符合实际的场合,另一方面是语言内容是否与所属的文化协调一致。所以,语用功能方面在英汉语言文化中体现出了差异性,使用者必须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恰如其分的表达,这样才能够促进双方的交流。

(二)稱呼方面的表达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喜欢在对方的姓氏上添加一定的称谓,这样是为了显示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张市长、陈经理、王主任等等,西方人一般称男士为Mr或者Sir,已婚女士称为Mrs,而未婚女士称为Miss,如果情况不明则需要用Ms,如果日常生活中关系比较交好,也可以直呼其名。又如中国人愿意称呼对方为王叔叔、李阿姨等,但是英语中一般不会带上姓氏,所以,英汉语言文化在称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不同文化环境导致的结果,在表达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习语表达方面存在差异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在习语表达方面都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它们来源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也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习惯以及文化面貌,这导致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时在汉语中比较常用的说法和表达,在英语中可能会成为空白,如果是同一个意思,英汉两种语言中可能会体现出不同的表达方法,所以,英汉两种语言在习语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四)在颜色表现方面存在差异

在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文化中,有一些关于颜色方面的词语,因为文化的不同,也会导致颜色选择有所不同,甚至可能一种颜色的表达在两种文化中完全相反,例如,中国语言中的红象征着大吉大利、祥和幸福和喜庆,代表着事业中的吉祥如意和一帆风顺,而西方人将红色作为表达危险、负债、暴力以及发怒等的载体,这就能够看出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所以,在表达颜色方面也需要重视英汉文化的不同之处,特别注意其象征意义。

(五)体态语言方面存在差异

体态语言是具有一定语言特征的,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在体态上存在很多不同和差异,往往是由不同民族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不同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在中国十分重视情感交流,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之间,有时候可能会拉着手或者搭着肩不停地交谈,但是在美国比较重视个人主义,男性之间交谈需要一直保持45厘米至80厘米的距离,如果近一点会违背保持一定距离的文化习惯,而如果远一点就可能造成一定的不便,他们之间可能只进行比较短暂的握手,不会有过多地接触。因此,体态语言在在不同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语言表达时需要加强重视。

(六)词汇意义方面存在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起源与历史背景有所不同,英汉词汇的外延与内涵也会存在差异,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往往遇到学生由于不是十分了解情况经常犯逐字译文的错误,这会影响学生对译文的理解。因此,在英汉文化中,词汇意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想要正确掌握不同文化的具体内涵,就应该学会词汇意义上的区分。

(七)句式应用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实践进一步证明,合理使用和有效运用语言被视为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受到不同民族及其文化的影响,对同一种事物的表达也会产生不同的形式,所以,在句式方面的表达,应该按照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进行相应的交际,这样有助于人们进行正确地表达和理解,使表达更加得体和自然。

二、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不同文化环境使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影响着学习者对语言交际文化的学习和表达,所以,应该加强对英汉语言文化不同之处的重视,使语言文化差异不再成为学习者的难题,同时也能够显示出不同文化独有的特色,充分发挥这种独特之处,进一步丰富语言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文化   英汉   语言   汉语   可能会   文化差异   差异性   探析   英语   体态   差异   重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