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微课这一词,随后微课录制在美国风靡一时,而最早使用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是美国可汗学院。在我国教育领域最早是由吉林大学胡铁生教授提出的微课概念,随后整个教育界掀起了微课研究使用和录制的高潮。

一、对于微课的质疑

(一)微课热是短时炒作还是有其教育价值、应用前景、现实需求和时代背景

面对微课热不少人觉得这只是教育界的短时炒作。虽然微课噱头很大,但使用性却非常小,对教学改革起不到作用。这种质疑源于人们并不了解微课,并且在心理上有所抗拒,同时他们受到以往教育信息化泡沫热潮的影响,对新媒体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希望,又以消极态度去对待教育信息化热潮。因此当出现微课热时,他们觉得习以为常,从而对此有所反感和抵制,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以此证实微课热却如他们所想。然而这类人过于依赖以往经验,有先入为主的观点,带有有色眼镜去看待微课的价值和前景,使他们不能准确定位微课。在他们眼中,微课教改作用不值一提。

(二)微课是新瓶装旧酒还是新瓶装新酒

目前国内外对微课还没有权威界定,许多人以见到的少数微课作品认为微课只是传统教学视频切片的替代词,是新瓶装旧酒。难道从传统教学视频切片到微课,只是更换了名称并没有提升理念、内涵和方法?其实微课并不是传统教学视频切片,虽然两者都是微视频,但本质却不相同。传统教学视频切片是课堂实录依照一定标准进行切割呈现出的视频实体,是针对教学环境录制的完整教学生态系统,观者能够从视频中获取多元信息。当观众是学生时,他们只会关注教学内容和自我表现状态;当观众的教师时,他们会关注自己的教学状态、语言、学生反应。但无论哪种观众在观看时,无关的信息都会对他们造成干扰。而微课则是多种新型网络教研方式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是将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作为载体,针对教学环节和知识点设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1]。

(三)微课是知识碎片化元凶还是个性化学习功臣

一部分人觉得微课的短小精悍决定了其必然同时也拥有致命缺点,使用微课学习,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这种学习方式是否和我们倡导的学习方式相悖呢?在微课中,短小精悍既是优点又是短板,但这一短板是可以进行弥补的。切割碎化单个孤立的微课知识点,会形成信息孤岛现象,不能使知识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但依照一定的原则和顺序,将专题和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列出,再围绕核心知识点设计出一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会实现体系化和关联化。

(四)微课没有技术含量还是另有玄机

当前微课制作主要使用的是Camtasia Studio、Snagit、Power Point 2010和屏幕录像等录屏软件,Movie Maker、QQ影音和会声会影等视频制作软件,DV+白纸,DV+白板,PPT+录屏软件,PPT+录屏+手板,等等平民技术。这些方法简单易学、快速上手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有些人觉得微课制作并没什么技术含量,不需要对微课制作技术和方法进行专门学习,只要曾使用过这些软件和工具就能制作出优秀微课。更甚者有些人不屑制作微课,就算进行制作也是应付了事。这类人往往是技术至上者,他们崇尚有难度的技术活,而鄙视平民技术,他们虽有精湛技艺,却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

(五)微课类型是可汗式录屏微视频还是中国式微课

在国外最早出现的主流微课类型便是可汗式录屏微视频,而国内最先有的则是李玉平系列微课程。在最近两年,国内外许多微课网站不断发布了各种类型微课,可是到底哪种微课才是真正的微课?到底有没有统一的创作模式、创作工具和评价标准?在国内微课目前并没有统一创作模式、创作工具和评价标准,黎加厚提出了17条微课设计建议和5大微课评价指标。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根据历史教材确定微课题型

教师要依据历史教材选择适当的微课主题,之后再对微课进行制作。在选择题材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从往年的典型案例中选取,也可从平时的作业中选择,然后制作成微视频,学生经过反复观看,不断研究视频中的内容,熟悉和掌握所选课题内容,以此减少该题目进行重复教学的时间。比如我们选择的微课主题为全面内战的爆发,并且在此主题中重庆谈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着重讲解重庆谈判的历史成因。

(二)遵照教学内容设计微课

教师在选择好微课主题后,依照所选主题去设计课堂内容。例如教师所选的主题是全面内战爆发,教师首先要依照主题去制作教学课件,其次要不断的进行推敲反复修改,然后才能成为最终的教学课件。课件的内容包括对内战后国内外主要形势的分析,为学生指出是什么原因造成国共两党之间不合。当时因两党代表利益和追求目标不同,内战的发生不能避免,揭露出蒋介石借助表面和平实际发动内战的目的,教师利用层次清晰的讲解为学生讲述内战爆发的真正原因,这便是教师依照所选主题内容设计出的微课内容。

(三)选择微课录制媒体

在全面内战爆发的案例中,教师所使用到的媒体有PPT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其中PPT是制作课件,Camtasia Studio则是制作课程视频,在完成全部制作后要进行反复斟酌,最终形成微课程视频,并且打包制作完整的内容,然后上传到视频分享網站,最后以微博、微信等工具将之发布出去。教师也可以在制作微课时选用其他媒体,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能够使用更多方式进行学习。

(四)运用微课学习历史课程

学生对上传的微课程视频进行反复观看,了解和掌握此案例中的知识,然后下载相关方面的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明确自己掌握程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评论处进行提问,然后师生进行互动讨论。同时学生也可指出其中的不足,以便教师改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重庆谈判中,微课详细讲解抗战胜利后国内外形势和蒋介石的阴谋,帮助学生了解重庆谈判的背景,中央领导人物收到蒋介石邀请后完全不同的态度。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教师提出为什么蒋介石三番五次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为什么毛泽东会坚持赴约?等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这种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可以很好的去总结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2]。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使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改变生活和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实现以学生为本这一课改理念,全面构建开放式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知识点   重庆   内战   课程   方式   教师   内容   主题   学生   初中历史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