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西方眼中的“中国通”,中国眼中的“西方通”

编辑。

李光耀:西方眼中的“中国通”,中国眼中的“西方通”

20011年5月,李光耀“退休”了,这位自新加坡自治那一天起便不间断出任内阁职务的87岁老人,如今终于“全退”了。

然而李光耀并没有远离人们的视线:东方或西方寻章摘句,试图给这位进入政治暮年的历史人物盖棺论定者有之,力图分析“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乃至“新加坡式亚洲发展模式”走向者也为数不少。不仅如此,李光耀本人也并没有就此从舞台侧门走入后台,再从后台登车离去,而是依旧不时在闪光灯面前露个面,对新闻媒体不冷不热地吹一点点风。

合作者和不合作者

自青年时代开始,李光耀就曾表现出一个“良好合作者”的气质。

他是华人,祖籍广东大埔的客家第四代,尽管在新加坡土生土长,却是纯正华人血统。尽管如此,由于自幼受祖父李云龙影响,他受到的是殖民地化英式教育,后来远赴英国,就读伦敦经济学院、菲茨威廉学院和剑桥大学,接受正统的英式精英教育,并捧回一个炫目的“双五星”。

他的家族是英属海峡殖民地的优秀属民、华人中凤毛麟角的既得利益者,但他的学业和前途一度被日本侵略、占领打断,于是他曾转而和占领者合作,利用自己的中英文特长,受雇于日本占领当局的“报道课”。

战后英国人回来,他仍然是良好的合作者。留学归来,他执业律师,随即从政,成为活跃的政治人物,最初加入的政党,同样是亲英的进步党。

新加坡自治后,李光耀是内阁和议会中推动“星马合并”的热心人,正式合并后也竭力主张“星马合作”,他本人曾自诩是“马来人最好的合作伙伴”。新加坡独立后,成为美国东南亚战略的重要环节,他再次以“美国在东南亚最优秀合作者”的面目登场。

1970年代起,台海两岸的对峙、竞争渐渐登上东亚-东南亚地缘政治的“中心球场”,李光耀和新加坡则左右逢源,在大陆和台湾均扮演“诤友”角色,一度被双方官方、民间视为最好的合作者。这在当时的氛围里,也算得绝无仅有的异数。

不论在东盟,在西方世界,李光耀也同样竭力扮演一个优秀合作者,八面玲珑的外交手段,让新加坡占了不少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的便宜。

然而“合作者”仅仅是李光耀的半张面孔,他的性格里一直都有“不合作”的另一面。 新加坡是个小国,又是个东南亚少有的纯移民国家,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身不由己地深陷区内、区外各个强权、各派势力和各种思潮的矛盾交织缠绕之中,这种复杂性催生了新加坡这个“人造国家”,也让既有合作者的一面、也有不合作者一面的“合成人”李光耀有了用武之地,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华人与非华人

从血统上看,李光耀是纯正华人,但从教育上看则是不折不扣的“香蕉人”。在踏入政坛前,他和华人社区的互动并不密切,最早与华裔亲密接触,则是出于争取基层支持的需要。

在长达5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强调或淡化华人色彩,是李光耀审时度势、交替使用的两大方略。

争取自治之初,为了摆脱“亲英精英”形象,取悦在海峡殖民地占人口多数的华人乡亲,他强化华人形象,甚至在公共场合放弃使用用惯了的英文名“哈利·李”。但当自治实现、左翼在华人圈坐大时,他便不惜通过与马来亚合并的办法“稀释”华裔情结。当马来联邦倚仗人口优势,强推歧视华裔政策时,他打出“保护华人利益”旗号,促成新加坡独立;独立后为了切断华裔和“唐山”的认祖归宗渊源,他再度淡化族裔色彩,树立“新加坡国民”理念,甚至为此不惜关闭了“南洋华人文化大本营”——新加坡南洋大学。

为了对抗强大的中华文化圈影响和“共产主义渗透”,李光耀采取了“西化”政策,通过经济、司法体系和行政模式的西方化、现代化,争取“国际化”红利,同时强化英语地位,充分利用新加坡交通要冲、战略要地的便利,实现经济“搭便车”。他让新一代华裔认定“西化”更有前途,“唐山化”则星光黯淡。他成功地让这个“人造国家”在短短一两代人的时间里,便神奇地实现了新的国家认同,并在很大程度上剪断了新加坡华人的“唐山”脐带。

淡化华人色彩还有助于李光耀对新加坡的控制:建国以来,他煞费苦心搞“集选区”、反对党比例上限,让反对党即使获得25%左右的平均选票,最终到手的议席也只有区区一两个,“保证少数族裔当选权”就是个屡试不爽的金牌道具。

然而当李光耀发现,自己的“集权式”、“高压式”现代化,开始越来越多被西方诟病时,他便再次祭起“华人文化圈”、“儒家治国”的法宝。他强调新加坡这个南洋华人国家的特殊性和东方性,为自己的做法辩护。他搞的新闻管制、家长制、裙带作风、威权政体、变相世袭,以及苛严的法规、令人侧目的鞭刑等等,都会被“文明世界”斥之为“野蛮行为”。

总的来说,在“大中华圈”正式外交场合说英文、在英语圈则说普通话的李光耀,推行的主要是一条“黄皮白心”的路线。如南洋大学事件,自独立的那一天起,新加坡就不断试图拿它开刀。当华人激烈反弹,政府不得不妥协后,李光耀就在1970年代初打出“双语文化”旗号,在全新加坡强制以英语作为中小学第一教学语言,从而使新加坡华裔的母语能力直线下降。最终让南洋大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得不在1980年关闭,被并入用英语教学的国立新加坡大学。

如今的新加坡华裔已经普遍“黄皮白心”,以说英语为荣、说汉语为耻,很多人即使在家也常常以英语交流。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张汉音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有超过20%的年轻新加坡华人表示“如果有来生,一定不做华人”。其族裔认同度之差,比新加坡马来裔、印度裔有过之而无不及。新加坡华裔在被中国内地人问及“你是哪里人”时,总会先回答“我是新加坡公民”,然后再小声说出自己在大陆的原籍。

在中外之间左右逢源

李光耀迄今访问过中国大陆近30次,是除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外,访华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照理说,这样一位领导人应该和中国很亲切,但这位1976年5月就来过中国的领导人,却执意迟迟不肯和中国建交。一如他所公开声称的,他领导的新加坡直到1990年10月3日才与中国建交,成为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

这位早在1970年代末就和邓小平促膝长谈,且时常在国际上以“和中国领导人说得上话”自豪的领导人,却在东盟其他国家纷纷倡言积极引入大陆资金时大喊“谨慎”,并先后和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乃至韩国大谈“要提防中国”,要求美国多多参与亚洲军事事务,以抑制中国的发展。

长期以来,李光耀利用“西方眼中的中国通,中国眼中的西方通”的角色之便,在中国与西方世界打交道中赚取“中介费”。然而冷战后期出于“联华抗苏”战略目的,西方直接和中国接线搭钩;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更已成为任何西方国家都不能不频繁打交道的世界大国,新加坡这个“中介”不论从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已力不从心。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大批官员穿梭前往新加坡“取经”,和新加坡大小商户在中国受到热烈追捧的盛况一去不复返。 编辑。

在两岸关系上同样如此。新加坡1980年即成为台海两岸对话的东道主,但和台湾的军事合作关系却一直保持到今天,其“星光部队”定期在台湾训练,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李光耀曾希望自己长期扮演台海“和事佬”、“传声筒”和“中间人”的角色,好两头获利,并借机抬高身价。但随着两岸关系的升温,和各种直接沟通渠道的畅顺,自几年前开始,新加坡在台海问题上左右逢源的空间已越来越小。

国家或家国

新加坡是一个国家,但也是一个“家国”。

李光耀从自治起,当过31年内阁总理,近14年“国务资政”和近7年“内阁高级资政”,理论上从来不是新加坡的最高元首。他退休后,继任人选并非儿子李显龙,而是伙伴吴作栋,这也让他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并未“传子”——李显龙接替的可是吴作栋,而不是他李光耀。

然而不论新加坡人或外国人,熟悉内情者都知道,新加坡究竟谁当家。

不管挂着怎样的头衔,李光耀都是这个国家最有影响力和权威的人,他精心设计的政治制度确保了新加坡社会的平稳、高效和秩序,也让反对派束手束脚,无法构成对现行体制的任何实质性威胁。即便最新一届选举反对党的“大突破”,也不过拿到87个直选议席中的6席,并在区区一个集选区获胜,连“反对党议员人数不得低于9名”的宪法新修正案规定“标杆”都没能一次性凑齐。

他虽然第三次,并号称“永远”退休,但影响力仍在。新加坡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虽经微调,但大体上仍是他的模式。李光耀退休了,但李光耀时代并未“退休”。

不仅如此,他的“家国”构架依然完整——

大儿子李显龙牢牢把持总理位置,暂时看不出任何动摇倾向。或许有朝一日,李显龙也会“退休”,但只要现有轨迹不变,恐怕也只会是“李光耀式退休”。

次子李显扬曾是新加坡最大国企——新加坡电信的CEO,如今国企被淡马锡控股,可是淡马锡这家主权投资基金却控制在李显龙妻子何晶手中。

李光耀曾抨击“列宁式集权”,也曾批评过东盟其他国家曾经的裙带、腐败作风。他早早建立了廉政公署,推行清廉行政,并成为香港等周边许多地区的效仿模板。然而这些努力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家国”。他也集权,也搞裙带——只不过不是他所抨击的那几种罢了。

在新加坡国内,由于外松内紧的控制,针对李氏“家国”的批评只能隔靴搔痒,细若蚊足,甚至外国媒体也谈虎色变:大名鼎鼎的彭博社、《经济学人》和《多伦多星报》等都曾因批评李氏父子的裙带风,或曝光李氏秘闻,被精通英美法律体系的李氏父子“修理”。

可以想象,在“家国”模式下,李光耀的退休固然是“退而不休”,李氏“家国”体制的退休,则更或许是遥不可及的事。

www.LWlM.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   中国   东盟   南洋   中国通   反对党   新加坡   合作者   英语   华裔   眼中   华人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