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强势文化语境下的读者关照

西方强势文化语境下的读者关照

引 言

《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被译成世界多国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二十余个外语语种的译文中,英语译文数量最多、影响最大。在近二十个特色各异的英译本中,邝如丝翻译的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为首个华人学者《聊斋志异》英译本。

一、邝如丝与Chinese Ghost and Lowww.LWlm.CoMve Stories 从译本的名字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可以看出,译者选译的篇目主要集中在“鬼神故事”以及“爱情故事”。其实,这两种故事在《聊斋志异》里通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译者之所以主要选译“鬼神故事”以及“爱情故事”,是基于两点考虑。首先,邝如丝认为尽管《聊斋志异》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奇怪故事,“但是,数量最多、最重要的是有关鬼神的故事——动物精灵、植物精灵、水中的精灵、云中的精灵、画中的精灵、眼中的精灵、人的亡灵等各种各样的精灵,以及描述了它们同人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重点描述了它们和人的爱情中的欢乐和危险”。其次,她发现,《聊斋志异》中的“鬼神故事”有一种“其他民族的鬼神故事所缺乏的特点:亲密和谐的气氛。在这些故事中,人类爱戴、迷恋各种精灵;各种精灵爱戴、迷恋人类。但是,那些向人类求爱的精灵并非浑身笼罩在恐怖的阴间气氛的男夜魔(Incubi)和女夜魔(Succubi),而是和我们人类有着相同经历的存在物”。

在译本的《前言》里,邝如丝指出了她所选译的《聊斋志异》故事中的两个突出特点:“首先,几乎完全没有家庭生活的描写——妻子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在故事中露个面;其次,男主人公几乎都是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然后,她分析了旧时中国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风俗以及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风俗和科举考试制度影响中国最为深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西方的婚姻风俗和教育制度完全不同。邝如丝希望通过翻译向西方介绍这两种独特的中国文化。此外,中国数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聊斋志异》故事中蕴涵了深刻的儒、道、佛思想,邝如丝希望通过翻译这些故事,向西方读者展示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如何影响中国人民群众的心灵。

在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中,邝如丝特意将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马丁·布贝尔

(Martin Buber)教授为自己翻译的《聊斋志异》德文译本撰写的德文《序言》转译成英文,作为自己译本的《序言》。邝如丝在她所选译的《聊斋志异》故事中附有许多插图。并且,她在每篇故事前都翻译了一首不同的作家为该故事所题的诗词。

二、西方强势文化下语境下的读者关照:邝如丝的归化翻译策略

“当一个文化系统处于或自认为处于世界强势文化时,它是不善于接受异质事物的。”因此,弱势文化或自认为弱势文化中的作品翻译到强势www.LWlm.CoM文化或自认为强势文化中去时,译者一般会采取须符合译语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归化翻译策略,以达到译语读者接受译文的效果。清末辜鸿铭英译中国儒家典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中西文化地位极端不平衡,西强中弱。辜鸿铭为了让西方读者接受中国儒家思想,翻译时“努力按照一个受过教育的英国人表达同样思想的方式,来翻译孔子和他弟子的谈话”,“尽量去掉所有那些中国的专有名字”,“广征博引西方的名典故参征注释”。正是由于他采取了符合西方读者接受习惯的归化翻译策略,他的译文大受西方读者的欢迎。据《清史稿》所载,辜鸿铭“译四子……西人见之始叹中国学理之精,争起传译”。

邝如丝英译《聊斋志异》时,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相当数量的西方人有一种强烈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意识。为了使自己译文为英语读者所接受,她采取了迁就英语读者的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采取删减、增添、改写等方式操纵原文。事实上,她的归化翻译策略也取得了成功。译本出版后,韩玉山认为“邝如丝翻译的《聊斋志异》可读性强……应该比翟理斯殚精竭虑翻译的《聊斋志异》更受人欢迎”。六十年后,另一位立志用英语全译《聊斋志异》的翻译家宋贤德博士认为她的译本是《聊斋志异》“迄今为止最好的译本之一”。邝如丝的归化翻译策略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标题的翻译、“异史氏曰”的翻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首先,邝如丝翻译《聊斋志异》中故事标题时采取了便于读者理解的归化翻译策略。在邝如丝选译的《聊斋志异》故事中,大部分故事的标题是以故事中的主人公或人物的姓名命名,如《阿宝》《恒娘》《小谢》等等。邝如丝翻译时先用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方式译出人名,再根据故事内容加上适当的解释,以便于读者理解自己所译的《聊斋志异》故事情节。例如,她将《阿宝》译为 “Ah-pao and her Foolish Lover”;将《牛成章》译为Niu Cheng-chang and his Faithless Widow;将《恒娘》译为Heng-niang’s Advice to a Neglected Wife;将《祝翁》译为Old Chu Returns for his Wife;将《竹青》译为Chu-ching and the Man Who Changed into a Crow,等等。

其次,邝如丝翻译《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时采取了关照读者的归化翻译策略。在“异史氏曰”中,蒲松龄借“异史氏”之口,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每篇《聊斋志异》故事中的“异史氏曰”对于理解故事的主旨非常重要,是《聊斋志异》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异史氏曰”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旁征博引典故来表达作者的观点。这些典故往往蕴涵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对外国读者的理解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例如,在《叶生》这篇故事的“异史氏曰”中,作者引用了十二处典故,其中任何一处文化典故对于那些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的西方读者者来说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翻译这些“异史氏曰”时,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邝如丝采取了三种方法。一是借鉴之前的大部分西方汉学家翻译《聊斋志异》时处理“异史氏曰”的方式,在译文中完全删除原文中的“异史氏曰”。例如,在《莲香》《叶生》《婴宁》《种梨》《陆判》《罗刹海市》《石清虚》《瞳人语》《祝翁》《姊妹易嫁》等篇的译文中,原文中的“异史氏曰”被邝如丝删除不译。二是概译原文中的“异史氏曰”,即概括译出“异史氏曰”中能够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精华部分,舍弃其中抽象的评论和艰涩的文化典故,以利于读者理解,例如:

异史氏曰:“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且如粉花荡产,卢雉倾家,顾痴人事哉!以是知慧黠而过,乃是真痴,彼孙子何痴乎!”(《阿宝》)

A commentator says, whoever is crazy on writing may become a successful writer; whoever is crazy on art may become a successful artist. Only the unsuccessful are not crazy at all!

三是根据原文的内容“重写”“异史氏曰”。某些故事后的“异史氏曰”,并非概括故事的主旨,而是抒发作者的情感。邝如丝认为它们对于读者理解原文没什么帮助,在翻译时采取了变通的手段,删除原文的“异史氏曰”,根据原文的故事情节和内容“重写”译者自己的“异史氏曰”,以便于读者理解故事情节和主旨。例如:

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喜痰毒而畏药石,遂有舐吮痈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绐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劳山道士》)

A commentator says that if you seek to learn, lacking perseverance and discipline, and then set out to make a display to the world, you may end as Wang did. Not only crazy people but a hard wall!

最后,邝如丝翻译《聊斋志异》中文化负载词时主要采取了符合读者期待视野、便于读者理解的归化翻译策略。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邝如丝采取“得意忘形”的翻译手段,即翻译时舍弃原文文化意象,只译出其中含义。例如:

母审之确,乃曰:“此子才名亦不恶,但有相如之贫。择数年得婿若此,恐将为显者笑。”(《阿宝》)

The mother, upon careful inquires, said: “Sun is well-known as a man of talent, but he is extremely poor; and to get such a son-in-law all our efforts would, if fear, make us the laughingstock of our aristocratic friends.”

一夕,女惨然入,曰:“君陇不能守,尚望蜀耶?今长别矣。”(《香玉》) Then one evening Shiang-yu arrived, very despondent, and said to Huang: “Unable to keep the one you have, you must ywww.LWlm.CoMet look for another; now we must part.”

其次,邝如丝采取“张冠李戴”的翻译手段,即用译语中的文化词语替代源语中的文化词语。例如:

明年举进士,授词林。(《阿宝》)

And the following year, after gaining his doctor’s degree, he became a member of the famous Han Lin Academy.

结 语

尽管身为华人译者,生活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邝如丝在翻译《聊斋志异》过程中免不了受当时文化语境的影响。为了使自己译文为英语读者所接受,她采取了关照英语读者的归化翻译策略。例如,翻译《聊斋志异》中以故事中人物姓名命名的标题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自己所译的《聊斋志异》故事情节,邝如丝翻译时先用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方式译出人名,再根据故事内容加上适当的解释;翻译《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时,或者删除不译、或者只概译出其中的精华部分、或者根据原文内容重写;翻译《聊斋志异》中的文化负载词时,为了迎合读者的接受习惯,她要么用英语中的文化负载词替代汉语中的文化负载词,要么只译出文化负载词的意思,舍弃原文的文化意象。

参考文献

[1] Quong, Rose. 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Z]. New York: Pantheon, 1946.

[2] Han, Yu-shan. Reviews on 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 [J]. Western Folklore, 1947,(04).

[3] 黄兴涛. 辜鸿铭文集[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4] 张南峰. 从梦想到现实[J]. 外国语,1998,(03).

[5] 张小波. 强势语下的无奈——辜鸿铭古籍英译的归化[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0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   聊斋志异   读者   文化   译本   语境   英语   译文   中国   强势   策略   精灵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