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习近平同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和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让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达成共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来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内容博大精深,魅力无穷,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根基,是多种文化理念不断发展、凝练、传承的集合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形成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已深深扎根在人民的思想意识中,同时影响和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精神来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中包括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家庭美德的养成等等。因此,要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汲取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思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的沉淀和结晶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进行传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与时俱进,具有灵活性和现实性。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它仍然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制约和影响作用。当前中国文化体制的创新和社会文化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沉淀、继承和弘扬的过程中,最具有实效性的载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都将融入到整个社会文化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也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培养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入手。一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建筑风格都可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大学生们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个角落,都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二是丰富校园行为文化,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内涵深厚,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情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高校发掘传统节日内涵,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将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三是发挥校园媒体正面舆论作用,可以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达到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的效果。

(二)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目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大学生人文课程培养计划的高校还很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作为高校,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社会义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高校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课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等课程进行整合,比如我们可以从历史、社会、哲学、家庭、个人品质、道德修养等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挖掘,将其精华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精髓相契合,帮助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也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要逐渐由灌输式教学向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转变,寻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问题的相通之处,激发学生主动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因此,高校应着重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不断更新思想,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解决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信服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给大学生以人格示范引领。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但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高校要挑选出一批教师精英,要求他们从学术的角度分析、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四)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也比较模糊,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刻不容缓。大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部分学生缺失了学习主动性。要通过以下措施改变现状:第一,高校和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地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了解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大学生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就会加强,自觉性得到提高。第二,高校要选取国学经典著作和历史名人典故让学生学习,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仰慕历史文人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第三,高校要积极创造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环境。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直观而清晰地认识到国家、社会的最新形势,也会清醒地认识自己。大学生在真实社会中处理真实事件的同时,将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找寻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中华   优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   高校   教师   大学生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