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视域下的文化和谐初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方面,其和谐不仅只是社会和谐所包含的一个内容,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它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不可或缺的思想理论支撑,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推进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文化及文化和谐的基本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1〕就是说,只要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都可以称为是文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具有历史性,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有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征。文化还具有区域性,比如欧美文化与中国文化是绝然不同的,这体现在文化产品中最为明显。而狭义的文化,则指与经济、政治等并列的概念,即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2〕它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反过来又进一步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使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又进而发生变化。在现代文化概念的理解中,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法律制度之外的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文化和谐的内涵

所谓和谐,是指一个事物或者社会的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从而不断实现的一种平衡状态。文化和谐,它是从社会和谐所推倒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它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和谐一起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社会和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方面有许多经典的论述。首先,文化形式具有多元性,人民精神生活的多姿多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其次,文化具有鲜明的发展性,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是对其前一时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最后,差异性也是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文化底蕴。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相对缓慢,这进而导致了两者的不相协调。因此,以和谐作为我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文化所处的一种状态就是文化和谐。从文化自身的层面来讲,也就是指整个文化系统当中各种亚文化、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从整个社会方面来看,它指的则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使这几方面的矛盾得以解决、各种社会关系得以调整。

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谐的原则

文化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文化的和谐并不是通过文化自身的发展就可以达到的,还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一)一元主导原则

文化多元性的特征使我们在推动文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各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斗争与碰撞。我们怎样在多元文化的洪流中独树一帜?这就涉及到了在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之下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定位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与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所追求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促进我国文化的和谐,必须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这些思想。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灵魂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在与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尽量消除各种亚文化的影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想领域的多样化。

(二)批判与继承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传统应运而生。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是我们应有的良好态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已经包含了很多和的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它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保护自然。还有和为贵的思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无处不在,在这里只是列举一二,对于像这样的有益的思想文化,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当然了,历史上形成的文化还包含了很多非人性化的没有继承价值的部分,比如说封建迷信,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今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对于像这样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我们必须加以批判,毫不犹豫地舍弃。

(三)借鉴与开放的原则

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发展的权利和自由。各种文化应该多加交流,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繁荣发展。对于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一直以来我国都坚持了多元并存与平等竞争的价值取向,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益于我国发展的文明成果,对其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但这还是不够的,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还要让它走向世界,惠泽其它民族和国家。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对文化的自信心不断提升,对外来文化也有了理性的思考,我们应该抓住这一良好的现象,不断地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扬广大。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3〕创新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当然促进文化的和谐也不例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要想找到中国文化的出路,就要牢牢地把握文化发展与进步的主动权,其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促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阴晴不定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在全球化的冲击中保持独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文化在封建社会晚期开始走了下坡路,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弄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追求,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同样可以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度走向辉煌灿烂。在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创新思想还不够深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也没有完全达到,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促进文化的和谐,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活动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开拓人类思维的新境界,通过人类思维活动的创新来不断地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和谐。

三、促进文化和谐的主要途径

促进文化的和谐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在坚持以上四个原则的前提下,还需要找到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多元文化的冲击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颇为严重,甚至很多的青少年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完全抛弃了中国文化,这对于促进文化和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不管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在整个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使马克思主义逐步地成为一种信仰。让马克思主义占领和控制我国的文化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当然了,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我们要用发展着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地实现中国化,并以此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指南,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出现了荣辱观问题上的道德困惑,比如衣食足,并非知荣辱,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所以,在整个社会中倡导荣辱观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为形成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在我们这样一个多人口、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要想使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与追求得以实现,就必须在整个社会中确立起普遍遵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进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胡锦涛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这一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是对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充实和延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反映与体现,是对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弘扬与发展,为人们的行为确立了价值标准。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形成良好的舆论风气

在当前阶段,我国所形成的文化氛围让人忧心忡忡,对促进文化和谐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像百家讲坛、动物世界等等这些具有很多实质内容的节目收视率逐渐下降,而韩剧、偶像剧等很多没有实质性文化内涵的娱乐节目盛行,尤其是青少年关注更多的是八卦、明星新闻,而对时政不闻不问。还有新闻出版界存在的问题,这都是在文化领域出现的畸形。为了杜绝这种畸形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就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地提高舆论的引导水平。特别是对于主流媒体,不仅在思想上要正确引导,而且在宣传和教育的形式上要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使整个媒体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为文化的和谐营造良好的舆论条件。但是很多主流媒体并没有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归根到底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们过度追求钱、权、名、利的结果。因此,还要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完善法律法规,打击文化领域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浪潮中,文化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的协调发展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有的题中之义。〔4〕因此,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为人们、为全社会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并且不断地加大对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社区和乡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不断地使人们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此外,还要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中国的很多文化产品得不到外人的青睐。相反,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全球都具有很大影响,这并不仅仅只是经济和商业规律作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文化政策渗透到了整个国家发展战略当中。因此,我国应该将文化政策逐渐渗透于整个社会发展战略之中。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借助现代媒体的手段,将中华文化当中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价值创造性地发挥出来,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寻求文化的主体地位,避免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后果,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越走越远,不断地得到外人的赞许和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   和谐   视域   文化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   原则   思想   价值   社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