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建设目标,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这一决策,就是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位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只有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综观世界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持续推进的过程,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才能取得质的突破和巨大的成效。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存在,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夯实文明道德风尚这个基础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解决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努力形成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营造和谐的思想舆论氛围

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引领舆论。对社会热点问题、重大突发性事件,媒体要强化社会责任,维护群众利益,不回避矛盾,不激化矛盾,善意表达,科学引导,在推动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维护稳定上下功夫。要通过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使和谐精神、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大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倡导爱国爱家、诚信礼让等道德规范,以形成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崭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三、正确处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三个关系

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要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循序渐进,当务之急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主导文化与非主导文化的关系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是既有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主导文化,也有不占主导地位、不起支配作用的非主导文化。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文化就构成了社会的主导思想,一个社会的主导思想构成了它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根本性标志。我国现阶段的主导文化当然是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本质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必须加强主导文化建设,使之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在错综复杂的非主导文化中,就其性质而言,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是某些后进文化;另一类是某些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后进文化是与先进文化相比较而存在、相濡染而发展的,可以说是与先进文化共存、共生、共荣、共茂的,先进文化不仅要给予引导、帮助,还要汲取其合理因素加以升华、提高。对于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要区别对待,某些落后文化有它存在滋生的社会历史因素,要宽容对待、加以改造。而对于腐朽文化,只能采取抵制、批评的态度,但在抵制与批评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减少思想冲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可以说,主导文化越是强大,它对非主导文化就愈具有感召力、引导性。反之,如果主导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中不能健康发展与强势推进,它就可能被非主导文化所消减,形成对主导文化的对抗。主导文化对非主导文化基本态度应该是鼓励百花齐放,同时支持积极的文化、改造落后的文化、抵制腐朽的文化。

(二)处理好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

人类的文化,从总体上讲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造成文化冲突、碰撞与摩擦。文化冲突是任何一种文明中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当然中国也不会例外。在当代中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有过冲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有过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也有过冲突。对文化冲突,如果不及时察觉,妥善解决,就会加剧文化冲突的强度,带来破坏性,甚至会引发经济动荡、社会危机。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文化冲突现象,不能搞鸵鸟政策,刻意回避或视而不见,而应本着唯物主义的态度,正视、研究并减少和避免文化冲突。

(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过程,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适时的创新,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要大力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与积极成分,像中国文化精典中就一直倡导和而不同、和为贵、天人合一等等,今天,这些理念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都是宝贵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还要特别重视文化的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思想、理念、机制、管理、技术、形式、手段等各方面居于现当代世界领先水平。正如厚古薄今不可取,以今非古亦应否定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统及现实都要求文化在现当代社会条件下进行创新,培育现当代的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努力方向和建设目标,无论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无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诉求如何意义深远,我们都将充满信心地交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合格答卷,完成我们这个时代所应完成的文化历史使命,取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面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战略   强国   文化   小康社会   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   主导   冲突   和谐   思想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