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索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学情,在民办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也呈现特殊性,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民办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研究,以希望民办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教师队伍、民办高校自身建设的方面的提升,来加强民办高校与马克思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的深刻,经济发展迅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关于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正开展起来。

一、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建设的现状

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多元化的态势。各种主义和思潮不断侵袭,各种文化及价值观念激烈碰撞,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崇高信仰,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国公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起步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课程体系、工作体制和机制建设上都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更有能力去迎接这一挑战。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建设作为高等教育领域里的新生事物,没有可遵循的模式。民办高校在办学模式和体制、办学条件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马克思主义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民办高校为抢夺生源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建不完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建立正式的党组织,这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而且民办高校兼职教师较多,流动性大,专职辅导员配置也难以到位。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关系到民办高校可否健康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办高校可否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不被淘汰。

二、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民办高校的学生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强,对于学校,院系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进入大学后相对自由和独立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渴望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但是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短期的个人利益,对一些功利性较强的活动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而且民办高校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容易激动,喜欢质疑,有一定的反叛性;同时,又喜欢主动接受各种思想和外来事物。而这种意识形态的波荡也确实动摇了一部分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信仰。

其次,民办高校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师生比的配备要求,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较多时间进行业务钻研和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常常采用大班授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的有限和学生数量规模致使不能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讨论、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一般只在授课时与学生见面,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任课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太多,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学生也很难与教师建立深入的关系。

最后由于民办高校的运营体制,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偏重经济效益的潜在动因,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民办高校早期办学者多以个人出资、滚动积累为主,大多数民办高校缺少政府的有力支持。创业时期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匾乏,家族成员通常不计报酬、忘我地投入学校发展事务,管理成员内部也容易形成一致的发展目标。这种家族式管理结构在民办高校创业初期虽然能够给民办高校带来很多的便利,但也会导致民办高校的办学者把民办高校当作个人企业来经营,当作家族事物来管理。在宣传上,会过多强调家族文化或企业的组织文化宣传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政治发展要求,反映了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直接影响并决定了高校培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

1.推进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影响了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量。民办高校的办学者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按要求开设。学生的二课活动是学生强化知识、践行理论认识的重要途径。在二课活动中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渠道。在二课活动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因为除了政治、经济等有关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还包含文化、科技、社会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因而,在形式多样的二课活动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能够打破传统政治学习的模式,而且还会因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而效果倍增。

2.加强民办高校党团支部建设,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民办高校党组织是学校的政治领导核心,可以有效的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党组织依照国家的法律规定行使民办高校党组织的职责权限,健全组织,开展工作,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委决议,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党组织要积极向董事会争取足够的专职工作人员编制和专项经费,建立精干的党群工作机构,比如组织、宣传、团委、工会等机构是必要的,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署办公的形式党组织要加强对团组织思想政治的领导,团组织的思想建设要以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为领导,帮助民办院校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3.提升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增加固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岗位

民办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老师少,大多为外聘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在人才引进时,可以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以教学为主,科研活动与理论研究较少的实际情况,多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型人才。民办高校要积极鼓励现有教师的学习、深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总体素质。要科学有效的减少教师队伍的流动,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并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互动。同时尽可能的支持教师的校内外调研学习,参加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4.完善民办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体制

为了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必须加强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制机制建设。学校党组织要加强领导,校长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最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职队伍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要建立和完善由民办高校党政职能部门牵头,马克思主义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教育工作者、党的宣传工作者全力协作的资源整合机制,整合社会资源,聚集多方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广渠道地推进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民办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者应当肩负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丰富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拓展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途径,创新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达到全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民办高校的历史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民办高校   政治理论   党组织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   教师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