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西八县”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

民俗体育文化厚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是民族和民俗文化研究的活化石,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个时期都各有其特色,因此民俗体育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各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除了时代的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构成的复杂性都对民俗体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为社会文化背景的一种体育实践类型,以及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而迅速发展,在忻州市各个地方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体育与文化。

一、忻州市西八县的地理位置及民俗体育

忻州市古称秀容,有晋北锁钥之称。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原,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接壤。而西八县是以纵贯全境的京原、北同蒲铁路干线为依据划分出来的,即北同蒲和京原铁路以西为西八县以东为东六县。由于西八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其民俗体育的发展受到了当地经济和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八县的经济迅速发展,这就促使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当地的民俗体育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二、制约忻州市西八县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随之带来的是人们丰富的文化生活。自从2008年奥运会后,全国人民的健身热情高涨,使得现代体育迅猛发展,但是民俗体育的发展却不容乐观,面临的处境越来越严峻。通过到忻州市体育局实地考察且走访了西八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发现制约忻州市西八县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组织形式单一,忻州市西八县民俗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群众当中的一些爱好者和积极者或是一些小区的居委街道,政府和社会组织参与较少,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民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合理,没有比较规范的活动流程。

第二场地缺乏、资金来源单一,忻州市是山西省的贫困地区,面积广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存在场地短缺和资金来源不足、来源单一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民俗体育的发展。西八县大部分的地区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依靠民间的力量,政府投入的资金比较少,没有形成多种方式的经费来源,而活动场地的短缺更会影响到民众的参与效果。

第三政府部门的实施力度薄弱,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忻州市西八县的地方政府政绩观不正确,过分注重GDP的增长而忽略了文化的建设,因此民俗体育并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与帮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民俗体育的发展速度缓慢,而且随时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四人才断层,常年以来,学校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大多数都是采用西方的体育教学模式,导致青年一代离民俗体育越来越远,甚至一点也不了解。加上现代的文化生活充斥着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由此引发的是民俗体育的传承人出现了断层。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城镇化的发展,这就使许多人将目光投入到了城市,年轻人更是涌到了城市。

三、忻州市西八县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对策

1、举办比赛,提高村民参与意识

对于民俗体育的开展来说,组织状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良好的组织机构可以促进民众的积极参与,使其形成稳定的参与意识。各村委会带头人物应多举办一些带有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以比赛、表演等形式来激发村民的兴趣,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革新,加入一些艺术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对于比赛成绩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村民的积极性。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配套法制建设

政府应该意识到民俗体育的重要性,政府只有对民俗体育重视并认识到它的文化价值,那么民俗体育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可以成立相关的民俗体育管理部门,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民俗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指导,在经费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并且合理规划活动的经费来源和使用。同时可以通过引导社会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使其经常组织一些民俗体育活动,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对支持民俗体育发展的企业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只有整个社会都参与进来了,才能为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结合健康第一思想,推广民俗体育课程

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要担负起民俗体育接班人的培养责任。在体育课程当中要适当的增加民俗体育的内容,为民俗体育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使民俗体育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不因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仅仅成为历史的一个记载。对于其他的一些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和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培养民俗体育的接班人,让民俗体育永远传承和发展下去。比如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就开展了摔跤、舞龙、舞狮的课程,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具有忻州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基层的文化站也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峨口镇综合文化站就组织居民进行秧歌舞的训练,并定期组织秧歌大比拼,这些活动都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同时更加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这些做法都为我们开展民俗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些借鉴,应当得到大力的推广。

4、加强民俗体育宣传,开展民俗体育活动

为了使民俗体育发展地更好,首先政府应该意识到民俗体育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各种方式向民众宣传民俗体育。除了政府,各地的文化组织机构也要以传承前人文化为己任,积极向人们宣传民俗体育及其文化,提高民众对民俗体育的认识。可以利用书籍、报刊等平台加强对民俗的宣传,提高村民对民俗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民俗体育活动当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   忻州市   民俗   县民   文化   体育   村民   体育活动   组织   政府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