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地名命名之由和地名文化特点研究

地名不仅是指称某一地域的语言符号,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反映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变化。本文依据文献资料,通过数据整理和归纳描述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白银市地名命名之由和地名文化特点。

【关键词】地名;命名之由;地域文化

一、白银市地名命名之由

经调查分析,民众为白银市所辖县区命名时,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一)以境内的标志性建筑命名

靖远双龙乡因该乡政府原来驻地上建有一座双龙庙,庙内两根柱子上各刻一条龙故而得名双龙。景泰县五佛乡的车木峡村的原名是车门峡,因村南黄河峡壁陡峭,形状如门,附近装有灌溉水车,故名。后讹为现名“车木峡”。

(二)以自然地理特征命名

第一,根据地形、地貌命名。如景泰的草窝滩、马鞍山,靖远的鹰嘴,白银区四龙镇水川镇等。第二,以土壤颜色或质地命名。如靖远安韦小红道因土壤颜色是红色而得名,会宁七里砂河、景泰庐阳的十里砂河、石岘沟等以土质命名。第三,以所产植被命名。如靖远糜滩乡和大芦乡。大芦乡是明成化年间,人们居住在白茨沟内,此沟内长满芦苇,故称大芦乡。第四,以水文命名。有的因水的深浅得名,如靖远的嘲油澹挥械囊蛩的颜色得名,如景泰的红水;有的因水的味道而得名,如会宁土门坝苦水河。第五,以自然景观命名。如哈思山、桃花山,均因山间的景色得名。哈思是蒙古语“玉”的意思。康熙《靖远志》记载:雪山,在北一百二十里,西离黄河,南接分水岭。峰峦层列,岩壑横峙,松柏严茂,鸟兽蕃庶,积雪冬夏不消。遥望清岚素雾,故名哈思山。

(三)以矿产资源命名

如白银,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有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采矿点30余处,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市缘此而得名。

(四)以交通功用命名

白银地名中有不少带“口”字的地名,是直接以“渡口”命名的,如靖远的小口村。

(五)以境内的山水命名

第一,因山得名。如景泰的一条山镇、靖远的乌兰镇因县城南有乌兰山而得名。2005年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也说:乌兰县“因乌兰山得名。”第二,因水得名。如景泰的中泉乡以及其所辖的脑泉村、尾泉村都是因水得名。景泰红水镇,因境内有条红水河而得名。

(六)以数字命名

数字表示某种地物间隔的距离,如靖远廿里铺、会宁二十里铺、五里店。

(七)纪念型的地名

第一,地名源于姓氏。以聚居家族的姓氏为聚落命名在我市较为常见,如靖远范家窑、路庄村;景泰龚家湾;会宁侯家川乡、汉家岔、康家湾、赵家岔、王马山、荆家坪。第二,地名源于年号,即以封建王朝的年号为某地命名。这种把时间专有名词用于地名的命名方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明朝时,朱祁钰登上帝位,改年号为景泰,设景泰郡,景泰县由此而来。第三,地名源于历史事件。如宁会师镇、“会宁”的“会”和会宁历史上的两次“会师”有关:第一次会师是公元553年。《元和郡县志》记载:“周太祖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罄资飨六军。太祖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西魏前期,宇文泰作为宰相,大权在握,废帝二年即公元553年,宇文泰从长安出发,西巡来到会宁县境内,与西征的军队在此会师。当地有一富人张信,为讨好宇文泰,将家中的财物贡献出来,恭迎宇文泰的到来,宇文泰万分欣慰,认为此乃长治久安的征兆,为了纪念此次会师,于是下令置州,将州名定为会州,这就是“会州”的来历。第二次会师是1936年9月的红军会宁大会师。

(八)地名借取法。

第一,以乡、镇名或河流、山川名作为城市街道的名称。由于街巷纵横交错,街巷内又缺少不同的地物标志,于是借用别处的地名作为街巷名。白银市内南北走向的街道多用省名,如北京路、上海路、天津路等。景泰县内东西走向的多用乡镇名山川名,如中泉路、大安路、黄河路;新开发的市区则以其在老市区所处的方位命名,如白银西区。第二,以村落名为镇名。会宁头寨子镇以驻地头寨子村而得名。

(九)述志型命名法

人们为某一个地方命名时,经常在地名中寄托着某种愿望和感情,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祈盼社会安定,世间太平。地名中常见“安、泰、定、平、宁”等字眼儿,如会宁的“宁”和“安宁”有关;靖远的靖安乡,靖安是取人民生活安定之意。靖远双龙乡的永和村,永和是祈盼社会安定,世间太平之意。第二,反映道德观念或政治思想。古代为新置州、县、乡镇取名时,使用反映其道德观念或政治思想的词语,如靖远双龙乡的仁义、义和、仁和村等。第三,地名寄托人们追求吉祥、福寿的愿望。“龟”是长寿的象征,如永泰龟城;“龙”是吉祥的象征,我市以“龙”命名的地方也不少,如靖远县双龙乡、白银区四龙镇。

(十)与军事活动有关

长城是古代的防御要塞,今天,白银所辖的许多村名都与长城、屯兵有关。如景泰县的长城村,就因位于长城边墙下而得名。在长城关隘处的地名,一般都带有“口”字,如靖远县的村名小口;景泰的虎豹口。在修筑长城时,为了防御方便,还建造了很多台、墩、堡。台是烽火台,如遇敌情就发出信号,白天放烟,夜晚举火,今景泰县村名有“营盘台”,是当时烽火台的所在地。墩是t望台,后来,居住在这里的人就以“墩”作为地名,如景泰县的城北墩、白墩子;堡是驻兵防御的城堡,后来,这些城堡逐渐成为村落,如靖远县的村名中有大堡子村、中堡村;景泰响水堡、红水堡 (即今景泰县上沙沃镇)。会宁境内也有很多带有“堡”字的地名,比如新添堡、中川堡、小水堡等。

为传递军事情报或公文,古时设有驿站,会宁县的郭城驿镇、太平店、甘沟驿镇和靖远县的二十里铺等是从前驿站的所在地,站、铺、店过去都指驿站。在考古中,我们也找到了佐证,从祖厉县境内发现的牛门洞文化遗址可以看出,今甘沟驿地处古丝绸之路北线,两千多年以前,祖厉县境内曾经多次设州置县,筑城立寨。《辞海》记载:明各地都设驿站;又置急递铺以递送公文。清废递运所,仍置驿站、递铺。甘沟驿时称“干沟”,自明正统五年(1440)设驿站,至今已有近六百余年历史。民国十一年(1922年),干沟驿改称甘沟驿。 二、白银市地名文化的特点

白银地名由众多不同类别的具体名称构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些地名在形成过程都呈现出一些自己的特征。

(一)地名的地域性特征

地名的地域性特征与气候、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白银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少雨、风沙大;白银境内多山、戈壁和沙漠,绿洲面积小,自然屏障相对较多,河流体系凌乱,导致了三县两区地域特征相差较大,交通不便。这种条件下,古代白银所辖地区的各部落和部族,往往以某一绿洲片区作为活动区域,有的部落和部族或互不来往或相互争战或相互依赖,形成了很多城邦诸国。现在遗留的很多地名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如“古鹑州城”“古媪围城”“古柳州城”“乌兰镇”“迭烈孙堡”等。

(二)地名的民族语言化特征

地名的民族语言化是白银地名民族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古地名还是近代形成的新地名,很多地名都表现出民族语言化特征,尤其是古代形成的地名更是如此。这些地名都带有古代少数民族地名文化因子。白银一些地名多为蒙古族语言。如平川地区的打拉池,唐时,因这里盛产芨芨草,所以制绳业十分发达。用此草编制的蒯绳是黄河古渡口渡河必备之物,所以当时打拉池叫“打绳川”。北宋初,这一带被西夏占据,设置了“达城”,并修筑了城堡。后“达城”被北宋收复,“达城”遂改为“怀戎堡”,并置“巡检司衙门”。元代,因成吉思汗的军队雇佣的波斯(今伊朗)人组建的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为元军放马,雇佣部队放马的地方就在这一带,因而此地被元军称为“达喇赤”,即蒙语“牧场”或“牧马的地方”。因此,“打拉池”地名是由蒙语“达喇赤”演绎而来的,意即“水草丰茂的地方”。又如靖远县黄沙湾南岸的“迭烈逊堡”是一座用巨石作基础砌成的古城堡。有人认为“迭烈逊”又称“迭烈孙”、“迭烈”。“迭烈逊”三字是蒙语“要塞”之意。其实,“迭烈逊”是蒙古语的音译“De lie sum”, “De lie sum”是海(迭烈)寺庙,可译为大海寺庙。属于现在的蒙古勒津蒙古语,是最古老的蒙古语。“海”的蒙古语是“dalai”,但是,勒津蒙古语为“Delie sum”,海就是“迭烈”。逊是“xun”,则是寺庙,即蒙古语“sum”的音变,音译记录为“逊”。

(三)地名的传承性特征

地名的传承性也就是它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历史上产生的地名在漫长的历史风雨之后,仍然被延续使用至今,并且还能够区分地理方位。从时段上分析,地名文化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从白银历史地名中反映出来,比如有的历史地名从一开始就延续至今。另一方面,地名文化的定性还可以从少数民族语地名在民间世代传承使用中反映出来。比如,白银市的平川区自古至今一直是交通要道,矗立其上的“柳州城”和“颤州城”是两座紧紧相邻的古城,两座古城最近处仅有382米,却皆被称为“州”城,这不能不使人生出种种疑问。而从历史沿革分析,与这一带曾长期被西夏占据有关,西夏时“以堡镇号州”,故民间将这两座古城称为“州”。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历史地名都具有传承性特征。因为,一些古老的历史地名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或消失或被其他名称取而代之,我们只能称其为历史地名。

(四)地名中存在明显的古读音

语音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现代汉语中普通话的读音和古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口语中的古音在语音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今音代替,但是地名中的一些古读音由于口耳相传经常使用,没有跟上语音的变化,一直保留着早期的读音。如靖远县石门乡裴家堡村,古代“裴”读“pi”,今天方言中仍然读古音,而书面语中早己读“pei”了。

[参考文献]

[1]景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景泰县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2]靖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靖远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3]华林甫.中国地名学史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   白银市   景泰县   靖远   乌兰   蒙古语   景泰   地名   靖远县   长城   特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