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挞现实,如魔似幻——浅谈莫言的《蛙》

一、引言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其作品题材敏感、反思尖锐、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像狂放、叙事磅礴,独具个人魅力。读其所著 《蛙》 一书,痛快淋漓,感人肺腑,深悟颁奖委员会给其颁奖词乃是此书的最佳注脚之一: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此书堪称是计划生育国策在中国乡村强力推出并严酷实施几十年来令人感到揪心而又十分无奈的一幅悲惨画卷,拥有着对生命和人性引起共鸣式的张力。书中作者所刻画的人物,一个个传神备至,充满乡土气息,呼之欲出。作者尤其善于将古今中外传奇典故糅合于其中,土到极致之处,却又闻东洋西洋洋风阵阵;神笔驰骋所及,展一幅人间蛙界跨界现实。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也令人最拍案叫绝的,当属此书名 《蛙》 所领衔代表的动物群的象征与化身:蛙娃娲,三者似一条红线,串联起全书情节与人物,更以其所含集体无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Guerin 等,2005)。之力,沉重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让人掩卷之后,心潮澎湃,叹惜不已。

该小说有着奇特的整体构造,五封给友人的长信外加一篇剧本的基本骨骼,巧妙地支撑起作品的全部框架。以九幕话剧附于书信体的小说之后,既独立又有机地完成整篇故事的构建,这应该是莫言首创的多体嵌套式叙事模式。虽则比起作者另一部鸿篇巨制洋洋洒洒近 59 万字的 《丰乳肥臀》 来,22 万字的 《蛙》 显得短小得多,但却是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作品自问世以来,特别是荣获茅盾文学奖及作者戴上诺奖桂冠之后,各种评论纷至沓来,褒贬不一。国外学者的评论,多以莫言作品大胆针砭时弊,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在乡村实施时出现的血腥残忍为主,如 Bertrand Mialaret (2011) 的 《莫言,蛙和计划生育政策》 等。也有如莫言作品的外文译者Silvia Marijnissen (2013) 就莫言口语化的叙事风格等进行分析。国内读者及文学评论家则围绕 《蛙》 这部作品的各个层面,如主题、叙事、人物、语言等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部分评论语言犀利,不因莫言获诺奖而留情面,批判了作品中存在的硬伤,如作者的暴力史观、伦理观以及思想深度的缺乏 (李斌,2013)。本文作者对作品中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颇有感悟,因而试图从作品中最能充分体现这种创作手法的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正面剖析,以期佐证文学作品生命力的来源。

二、寓人名于体貌以凸显人物鲜明个性

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莫言总共塑造了八十余位,其中如作者所言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者,共计有二十八位之多。这些人物的刻画,尤其是生于斯,长于斯山东高密这块庄稼地并因其特殊的身体部位或器官而得名的那些人物,使得整部作品充满着浓郁的原生态气息。

历来有不少作家在其所塑造的人物的姓名中赋予一定的内在含义,从而使作品中角色的姓名能表

明其鲜活的本性。在简奥斯丁(2007)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中,Rushworth 先生成天在乡村四处rush(忙碌)着并且总会rush(忙)出一些新想法。《一九八四》中作者塑造的主角WinstonSmith(温斯顿史密斯)集英国最普通的姓氏史密斯和二战时温斯顿丘吉尔前首相的名字于一身。这样的名字就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作者奥韦尔极具讽刺地揭示与暴君抗争温斯顿史密斯惨遭失败,但温斯顿丘吉尔却是胜利者 (Orvell,2013)。

从《蛙》这部乡土文学作品中为主要人物所取的姓名上,明显可看出作者深谙取名精髓。借那种以为贱名者长生的心理 (莫言,2012)之说,莫言独辟蹊径地将身体部位和器官之名移植到笔下众多人物的身上。根据人体部位的上下,可以找出以下两大类人名。以头部部位命名的有:赵眼、陈额 (字天庭)、陈鼻、陈耳、陈眉、袁脸、袁腮、肖下唇、肖上唇、万口、万五官、吕牙、张金牙、刘大头、筏工扁头等。以身体部位和器官命名的有:姑姑万心、万六府、王肝、王胆、吴大肠、万足 (乳名小跑)、外科大夫李手、泥塑艺人郝大手、车把式王脚、强汉张拳、酒店小老板解百爪、孙肩、闲人杜脖子等。通过这些人名的姓与名的巧妙组合搭配,作者使他所创作出来的人物烙上了鲜明的标记。使读者如闻其名,便可如知其人。

姑姑万心是作者精心打造的、按福斯特的 《小说面面观》 中的标准可列为作品中丰满圆润(round)(Forster,1927)的角色,是一个能让读者进入其不断变化的内心世界的核心人物。作者特意给她取名为万心。心者,起着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被称为生之本。按道教说法,心,生出万物,所谓的物质世界;生出意识,所谓精神世界。在现实中国的特殊时代,万心身上可理解为集聚并寄托着山东高密的万众之心。在作品中自始至终,姑姑万心的丰满形象跃然纸上。她不仅在故事中是绝对的核心,也是整个叙事的中心,全部故事和叙事都围绕着她的人生轨迹而展开。此外,在这个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她也是核心所在;她所掌控的,看似整个高密东北乡的计划生育,实际上她掌控着这个有限世界的生生死死。被誉为活菩萨,送子娘娘的她,以一颗仁爱之心,慈善之心,亲手接生了数以万计的新生命,给家家户户带来了幸福,从而赢得了大家普遍的尊重。然而,为着贯彻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国策,她怀着一颗对党的赤诚忠心,虽然内心遭受痛苦的折磨和煎熬,她只能忍心、违心地雷厉风行,对一个个超生婴儿实施强制性人工流产。由此导致的一个个家破人亡的悲剧,不能不让人感到无比的痛心!

作者以他的亲姑姑为原型打造出的这个姑姑显然是个悲剧人物,因为她的身上承受着她个人无法承受的因贯彻计划生育国策所产生的矛盾,这个无法调和的矛盾正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在她本人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相互之间有着很强的因果关系。作者让我们看到她初次披上白大褂时,泼辣地破除旧法接生,心直口快,尽心尽力,为家家户户迎来了健康的幼小新生命,从而获得乡亲们的衷心爱戴。然而,为了贯彻计划生育国策,她的狠心执法也导致了她自己的诸多不幸。最后,在进入了新时代之后,她却陷入了深深的忏悔之中,并且希望借助于泥塑娃娃来为其赎罪以换取心灵的安宁。虽然作者本人也未能更好地解释在姑姑身上发生变化的原因,但姑姑万心这个原创人物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她的一双接生了万千婴儿却也扼杀了众多超生小生命的手注定要牵动着万人之心。以 《蛙》 为代表的 50 多岁时期的作品,则表现莫言的心情与过去大不相同,既不歌唱也不平淡描写,而是写人的内心,忏悔和拷问自己的灵魂。这反映了莫言的内心越来越不是平民心态,审视着人的灵魂。

作者塑造的另一个原创人物是有着一双神奇大手善塑泥娃娃的郝大手。如果说从西方人的视角,可以在姑姑万心身上看到圣母形象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郝大手的巧手联想到用泥巴创造出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上帝的形象。这位被新来的父母官封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高手,继承了祖业,一辈子以手捏泥娃娃为生。根据作者的描绘,这位大师性格怪僻且令人敬畏,仅凭河底挖出的淤泥,就可以给他人捏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泥人。更有甚者,当地百姓都逐渐认为,买他的泥娃娃,就如同从他那里预定了一个真孩子。越说越神。说他卖给你的泥娃娃,如果是个女的,你回去必定生女的。他卖给你的是男的,你回去必定生男的。如果他摸出两个孩子给你,你回去就生双胞胎。这是神秘的约定通过作者这样的描写,读者心目中的郝大手的这一双大手,岂止是一双能工巧匠的手,这双手已经升华为能创造幼小新生命的有着神奇魔力的手!作者最后安排让姑姑万心嫁给了郝大手,如此一来,给娃娃接生的圣母与创造娃娃的上帝般的大师相结合,无疑是匠心独运的绝配。

以第一人称面貌出现的作家,则因出生时胎位不正,脚先于脑袋出娘腹而得名为万足,乳名为小跑。莫言在作品中也不忘时时处处突出他这特长。自小腿长脚大,善跑,为体育老师所青睐。在老师栽培之下,果然不负众望,在全县中小学校学生运动会上,先后摘得过奖牌。此后,也多次得益于善跑而遇难成祥,并有幸入伍当兵,彻底改变务农的命运。甚至后来娶的媳妇,为了与他相配,也长了两条仙鹤般的长腿。当然,作者笔下的万足之名并非只是为了表达善跑的能力。仔细推究,这万足之名,含义颇深。百足之虫,尚且死而不僵,成为作家后的万足,岂不是更加可以以其文学作品流芳万世。

作者将心手足分别赐名与姑姑、姑父和自己这三个最重要的担纲人物,而这三个人物也承当了作品整体布局中相当于心手足的主要作用,是作品中提纲挈领的主线,与其他以身体部位或器官得名的人物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乡土群体。作者既尊重了本地的习俗,又将深远的寓意融会其中,人物和情节相映成趣,令读者读时,由名及实,以实品名,怎不拍案称奇。

从这些名实相副的人物身上,我们不仅可以嗅到乡土人物所具有的泥土气息,而且更可以感受到其所言所行所带来的奇特的魔幻力量。借助这种极土的人物的命名,作者完成了人物塑造上的飞跃:一个个土生土长的乡土人物,在郝大手的圣手中揉捏成型,由姑姑这位送子娘娘亲手接入人间,再由作家出手将其定格在不朽的文学作品之中。这一切,都透着魔幻之功。

三、融洋元素于乡土以烘托魔幻般的现实

作品的另一特色,就是在山东高密这块土地上不仅营造出浓浓的乡土氛围和塑造出一群生动的乡土人物,并且有机地结合种种源自东洋或西洋、东欧或西欧的外来奇特魔幻元素。这些元素,或源自虚幻的古代或取自真实的现代,被作者的妙手掺合到山东高密的高粱棒子面中,打造成了一道风味独特的文化大餐。

全书的构建就是五篇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书信和一篇参照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萨特作品的剧本,而这位日本友人的父亲则是抗战时率日军占领过当地的日军司令杉谷。书信作者与这位日本作家的友谊,似乎源远流长,跨越了两代人。作者未曾在日军的暴行上多用笔墨,所展示的倒像是发生在敌对的上一代人之间的一段佳话。作者的大爷爷,即姑姑的父亲,是一位师从诺尔曼白求恩的八路军名医,一次竟然医好了日军司令杉谷下乡扫荡被地雷炸伤的坐骑,导致原本学医出身的日军司令惺惺惜惺惺,不惜绑架包括姑姑在内的几个家人以招降大爷爷,后来姑姑及家人被营救回家时也未伤皮毛。

在人物刻画上,小说也融入了大量国际化的细节。特别是那位善于塑造泥娃娃的手工艺大师郝大手,在作者生花妙笔涂抹之下,活脱脱就成了耶稣基督那位造物主,在作者的笔下,这位大师连他的睡眠,也整个构成了西洋圣诞节的场景大师终于在马槽中睡着了,睡得深沉,犹如无忧无虑的婴儿,就像多年前那个躺在木制马槽里顺河飘来的赤子 。作者以上帝为原型刻画出如此具有神奇魔力的马槽中的大师,在他身上,自然凝聚着深入人心的号召力,后来理所当然地成了当地招商引客的一块响亮招牌。

为充分显示魔幻的神奇,小说中作者还浓墨塑造了具有俄罗斯血统的一家三代人。祖父陈额因闯荡江湖从东北娶回了一个避难逃离前苏联的金发碧眼的白俄女人,因而生出了长着一只与众不同大鼻子的儿子陈鼻。因鼻子大而嗅觉灵敏的陈鼻,还被认为是其母所带来的一条斑点狗投胎转世,这条洋种狗恰好在他出生前被当地土狗咬死。如此埋下伏笔,多年后自然落魄的陈鼻,成天呆坐在街头,在作者眼中成了在北京大学校园里看到过的塞万提斯雕像。他衣着古怪,非袍非褂,脖子下围着一圈白色的泡泡纱之类的织物,我应该在他的身边发现一把佩剑,果然就看到了斜靠在墙角上的那剑,然后便发现了那铁手套,那盾牌,那竖在墙角的长矛。我想他的脚边应该有一条又脏又瘦的狗,果然就发现了一条狗,脏,但并不太瘦。据说塞万提斯的右手也缺了一根手指。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陈鼻的似前苏联著名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书中,林务官女儿冬妮娅般美丽却因火灾毁容的女儿陈眉,最后在众人的安排下,竟然给已成为作家的万足代孕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应该有着八分之一外来血统的儿子!如此这般融洋于中的情节安排,均是作者突出魔幻之力的巧妙手法。

莫言还把一大串洋人名字都像代数一样代进了他笔下众多人物,玛丽娅大婶、亨利、阿连德、费加罗,还有罗丹和米开朗基罗,这两个名字当然最适合匹配属于同行的皆为民间泥塑工艺大师的郝大手和秦河了。就连来送纪念品的一个小男孩,作者也赋予他这么一个形象:穿一条背带式短裤,裸露着两条皮诺曹般的长腿,脚上穿着两只看上去十分沉重的高腰皮靴。他的头发是亚麻色的,眉毛和睫毛接近白色,眼珠灰蓝,一看就知道是个外国种。

小说中作者还特意打造出一个与中国乡村截然不同的西式场景来作陪衬。邻近娘娘庙前广场右侧,堂而皇之开出了一家堂吉诃德饭馆,这个店名显然取材于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 《堂吉诃德》。每当你光临这家堂吉诃德饭馆,首先就能得到与《堂吉诃德》里那个仆人桑丘长得十分相似的堂倌的热情接待:你眼睛看到的形象是他似弯非弯的腰身;耳朵听到的招呼是您好,欢迎光临,伟大的骑士的忠实仆从热诚为您服务;手上接过的菜单肯定会让你加倍佩服不已,那上面可是用十种文字解说的。

作者还告诉我们,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的西式美味足以令人遐想联翩:玛格丽特蔬菜沙拉、安东尼小寡妇红焖牛肉、马利克大叔黑啤酒,等等。

在这里,你还可以在饱餐美味的同时,欣赏室内墙上那些装饰与摆挂:墙上挂着锈迹斑斑的盔甲与长矛,与情敌决斗时戴过的破手套,标志着赫赫战功和不朽业绩的证书与勋章,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鹿头标本,两只羽毛灿烂的野雉标本,还有一些泛黄的旧照片。这些摆设虽然是伪造的欧洲古典风情,但看上去很有趣味足以让你穿越时空,发思古之幽情,叹造化之神奇!

作者以他的生花妙笔,恰到好处地撷取了众多洋元素,添加于人物塑造和环境渲染处, 如此一来,极土与极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使作品中的魔幻现实更加斑斓奇特,更加引人入胜。对于国外读者而言,这样的作品更加能使他们产生共鸣,拉近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

作者能成功摘取诺奖桂冠,想必这些为西方所熟稔的洋元素,定然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莫言将这些洋元素凝结在他家乡高密这个精心营造的文学国度里,使其大大超越了自然的国界。莫言笔下的高密这个地理名词由此演变成为一个文学系列的标签,拓展成为一个精神的家园,并融合进世界文学的璀璨宝库之中。让中国现代文学为西方读者所接受、所理解,并汇入世界文学之滔滔洪流,莫言的洋为中用的写作风格,是功不可没的。

四、借蛙之原型以揭示批判复杂多重的人性

莫言的《蛙》以姑姑这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来反映建国以来 60 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围绕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通过人性与党性、国策和传统之间矛盾的揭示,勇敢地批判自我,实践把自己当罪人写的文学理念,从而表达出对生命伦理的深层思考,并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

在这样一部揭示残酷现实的作品中,作者以嘲笑和讽刺的笔触,巧妙地将具有魔幻神力的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在人民需要一点神话的年代,得益于中国民间文学熏陶的莫言,发挥了其擅长讲故事的天赋,把蛙这个被称之为高密东北乡图腾的小动物给神化了,赋予了多彩的灵性。在当地乡土文化中,蛙原本就是多子的象征,蛙崇拜的烙印通常可以在人们所喜欢的泥塑和年画里寻到踪迹。

借作品中主角之口,作者强调蛙类其实并不可怕,甚至一针见血地点出:人跟蛙是同一祖先。事实上,如我们将蛙的幼形蝌蚪和人的精子相比,不难发现,其形状何其相似乃尔。人的卵子与蛙的卵子根本找不出多大区别。更有甚者,如果我们亲眼看一看三个月内的婴儿标本,顿时会感觉万分诧异,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的婴儿,与变态期的蛙类几乎是一模一样!作者由此让在当地众人眼中被视为造人的女娲娘娘般的姑姑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高密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作者随后给出的答案更是似邪似正,别出心裁,令人叫绝: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作者特别描述了一只被供在名为养蛙场实为帮有钱人生子的代孕中心前大理石基座上的牛蛙塑像。我端详着这只巨蛙,心生敬畏。只见它脊背黝黑,嘴巴碧绿,眼圈金黄,身上布满藻菜般的花纹和凸起的瘤点。那两只凸出的大眼睛,视线阴沉,似乎在向我传达着远古的信息 。作者笔下的这只蛙,说明蛙也应该像自古就有阶级之分的人类一样,也有等级之分。随着社会的开放,某些有钱人可以肆意践踏计划生育国策,甚至搞出借腹生娃的勾当,让一些为生活所迫的女性来从事有性或无性的代孕。代表并守护他们利益的蛙,自然该与众不同,会令人望而生畏。

在作品最后的剧本中,莫言宣称,高密东北乡值得骄傲的主要声音就是:蛙鸣! 那像沉闷的小牛叫声的蛙鸣,那像忧伤的小羊叫声的蛙鸣,那像母鸡叫蛋一样清脆的蛙鸣,那像初生婴儿一样响亮和悲伤的蛙鸣啊当地乡亲们之所以为蛙鸣感到骄傲,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那就是娃娃的哭声。

声如蛙鸣的新生娃娃的啼哭,扯动的人心当以姑姑为最。莫言笔下这位毕生亲手接生过一万个婴儿的姑姑,在建国之初,刚毕业就在乡村推广新的接生技术,保证了高密东北乡数以千计新生儿的健康出世,那一声声婴儿诞生时的啼哭,就如夏夜的蛙鸣,是那样地欢快动听。然而,为强制推行计划生育,这个恰似造人的女娲转而带领计划生育工作队抓捕超生的村民,强行做人流,乃至亲手扼杀了两千八百个母腹中的婴儿。文革结束后,到了晚年的姑姑也从当年的疯狂中清醒了。她这才发现自己当年做了多少邪恶事情。作者给我们描述道,因为心灵承受着巨大痛苦,姑姑患上了失眠症,她时常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似的在暗夜中游荡,但最令她害怕而极力躲避的,是常常在幻觉中出现的蛙鸣。

这不是病,是报应的时辰到了,那些讨债鬼们,到了他们跟我算总账的时候了。每当夜深人静时,那只猫头鹰在树上哇哇叫的时候,他们就来了。他们浑身是血,哇哇号哭着,跟那些缺腿少爪的青蛙混在一起。他们的哭声与青蛙的叫声也混成一片,分不清彼此。他们追得我满院子逃跑。我不是怕他们咬我。我就是怕他们凉森森的肚皮,和他们身上那股腥冷的气味。你们说,姑姑这辈子怕过什么?老虎、豹子、狼、狐狸,对这些常人害怕的东西姑姑是一点不怕,但姑姑被这些蛙鬼们魇怕了。

为了计划生育而将无数娃阻挡在人世大门之外的姑姑,此时感觉被无数青蛙包围并遭受袭击。从蛙的鸣叫声中,她领悟到了其中所含的怨恨及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由此,通过姑姑的幻觉,蛙和娃之间仿佛并无隔阂,其内在联系被打通了,二者因它们之间众多的共性而合二为一。作者让姑姑由此而心生忏悔,她决意用自己的余生来赎罪,和做泥人的丈夫一起,捏出了两千八百个泥人,一一对应那些因超生原罪而惨遭扼杀的娃娃,供在三面墙的龛里,为他们念佛超度

在蛙的象征意义上,承载着莫言的深刻思考。蛙本是极其低贱平常的生物,作者对其不断的鸣叫和旺盛的繁殖能力的联想与刻画,反映出他对中国现代性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反思。对此,我们不得不叹服,莫言以他犀利的笔触,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类共通的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善恶观。让我们深信,借着善的名义横行肆虐的恶,终将面临最终的灵魂审判。在人类生殖这个牵动亿万人心的问题上,蛙的形象充分展示了鲜明的象征作用,其哇哇的鸣叫声不啻是对人类良知的拷问。

五、结语

阅读《蛙》这部直面现实、深抵灵魂的作品,耳闻那阵阵凄厉的娃啼和声声惨烈的蛙鸣,目睹那个个苦难的人生和种种扭曲的人格,读者的心灵恰似被蒙上了一道魔幻的阴影。作者凭借如此生动的乡土故事,用传神的魔幻手法,有力地控诉了当时在农村造成的毁灭人性的巨大伤害,令人欲哭无泪。作品所表现的魔幻现实主义这种文学流派,尽管通常被认为是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是用神奇、魔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其实,这种以妖狐鬼魅指桑骂槐隐喻现实的春秋笔法在中国是古已有之,莫言就是受了蒲松龄等的神怪小说的深深影响。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无不是滥觞于专制集权体制之下;在中国,历代小说家以这种神话曲笔来批判现实,多数也正是为了躲避文字狱和其他言论限制。莫言在《蛙》这部写实作品中所面对的主要冲突,均围绕着贯彻计划生育国策展开:一方面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必须限制人口的失控增长;另一方面,老百姓,尤其是农村人口,仍秉持着重男轻女、多儿多福等传统观念,希望能早生多生,特别要生男传代。这样的矛盾压在姑姑身上,她只能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不惜伤害部分坚持私利的村民。因这种巨大的难以调和的矛盾而造成的惨烈伤害和后果,不仅在国民心坎中刻下阴影,在西方不明真相的民众心目中,也成了攻讦不同制度的证据。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揭示这种触及人们灵魂的矛盾,是莫言聪明的也是成功的选择。谁在执着表达生命的价值和尊严,谁就会受到世界的尊重和褒奖,文学如此,民心也如此。

在《蛙》这部作品里,莫言既创作出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又描绘了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并将两者结合进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将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其情节和场面真切现实,其意境却离奇幻想。围绕着蛙这个高密纯种且充满魔幻象征含义的原型,莫言出神入化地展示出其擅长置现实于幻觉之中,虽魔幻但不失其真实的独特写作风格。这样一部作品充满着发自内心的呐喊与良知的碰撞。作品所揭示的是在苦难外衣包裹下的乡村底层人性,探讨的是生命的遭遇与生存的意义。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的谬误以及政治虚伪。他这样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一代中国人的痛苦与快乐以及一个时代的面貌,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面对人世间的残酷现实,人该如何有尊严地生存?

参考文献:

[1]李 斌,陈桂婷.莫言批判[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Austen J.. Mansfield Park[M]. London:Penguin Classics,2007.

[3]Orwell G.. Nineteen Eighty-Four[M]. London:Penguin Classics,2013.

[4]Forster E. M..Aspects of the Novel[M].New York:Harcourt, Brace and World,192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   堂吉诃德   现实   蛙鸣   高密   乡土   姑姑   计划生育   人物   作者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