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汽油再次成“众矢之的”-新能源专业论文(1)

尴尬的现状 开车的走路的都乱了阵脚 今冬,在寒冷的哈尔滨,滴水成冰这个词已不显夸张。实实在在的,各条街路都被一层薄冰覆盖,这些从点滴连成片的冰来自密密麻麻的车。

开了15年出租车的李战才师傅,一路小心翼翼地开车,对街路这层亮亮的薄冰痛恨不已。他对记者说:“看那些好车,个个都成了洒水车!排气管子滴滴答答地一路洒水,都是烧酒精惹的。

”电台广播也在和听众探讨路面结冰不好清理带来行路难问题,矛盾焦点也直指乙醇汽油。 对汽车燃油很有些“研究”的李师傅说:“5年前我在肇东开车,那时就开始用乙醇汽油了,最早就是从肇东开始的。

现在,东北三省都用这个。这东西,夏天还行,冬天排气管子滴水,越好车滴水越多。

满大道车的排气管子滴水结冰,不是今年冬天才有,就是今冬天太冷,融雪剂也带不走那层冰了。” 记者了解到,李师傅说的没错儿,2011年我省下的政府令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距今正好5年。

我省唯一生产车用燃料酒精的企业是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企业的生产地在肇东,肇东是我省率先在车用油中添加燃料酒精的。只是,用乙醇汽油在我国不止是东北三省,全国有9个地区用乙醇汽油,这些地方都是粮食主产区。

李师傅观察的也没错儿,进口车、大马力的车,对燃料燃烧充分,燃料中的水分就排出的较多。李师傅说,他看到一辆百多万元的越野车,冬天在哈尔滨大街上就靠边停了一会,司机下去办事,回到车上就开不动了。

左弄右弄就是动不了,有经验的人告诉那车司机,推吧,推到暖和的车库里,热乎热乎就行了,排气管子冻冰了! 对车有点见识的老李说,那款车,排气管子有个凹槽,最积水了,冬天一冷,加了乙醇的车油排出水分大,就积在那个凹槽里,一冻就是个大冰坨子。还有人干脆在排气管子上钻两个空,让水流出去。

排气管钻孔,这土办法用到车上还能管点用,可满大街汽车滴水造成的晶晶亮的一层薄冰让人没辙。哈尔滨市南岗区环卫处的清洁工沈大姐对清理路面上的薄冰最有感触。

沈大姐说,除雪累点吧,还有成果。这薄冰铲又铲不动,大型清雪机更是用不上。

特别是有红绿灯的地方,还有有点坡路的地方,那车上的排气管子一个劲地滴水,一会就冻冰。 哈尔滨市民也是备受薄冰路折磨。

孙学东从道里区开车到南岗区上班,原本行驶半个多小时的路,近一个月来,每天都要走上一个小时。 杨丽馨每天开车都格外加着小心,不想还是和别的车辆刮碰了两次,又找保险公司,又是修车,两次都搭上了一整天的工夫。

晓波是个无车族,经常打车,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天里,打车变得特别困难,得去求出租车司机了,因出租车都挑路。 谨慎的探讨 省了石油费了粮食是否顾此失彼? 前不久,哈尔滨市政府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从澳大利亚学习归来,他们参加的学习班事关“可持续发展”,课程中自然少不了世界能源的相关内容。

他说,在学习的15天时间里,差不多有50个专家学者在讲新能源,但是没有一个将利用粮食生产乙醇用于车用汽油当作授课内容的。 记者采访所获得的情况也是如此。

我国从2001年开始试用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制造燃料酒精,再将10%的酒精和90%的普通汽油混合,形成乙醇汽油。但是,2007年7月,我国发布《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在这个《规划》中,粮食乙醇未被提及。

《规划》提到能源作物产业布局时,仅提到甘蔗、甜高粱、木薯、甘薯、油菜五种作物。其中,前四种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油菜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互联网上看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认为,我国燃料乙醇在原料供应经济性、对环境影响程度、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仍有待改进。虽然使用乙醇汽油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我国用粮食制造乙醇汽油不会大幅扩大规模。

我省是国内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发展乙醇汽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消化陈化粮是发展乙醇汽油的初衷和国家政策,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最初开始时使用的基本上是新粮。

现行的燃料乙醇生产价格成本约为每吨3500元,为了弥补亏损,国家对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进行补贴,每吨补贴1000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乙醇汽油   街路   肇东   薄冰   哈尔滨   乙醇   新能源   燃料   酒精   粮食   众矢之的   我国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