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铁路安全标准化模式的创建与实施研究

引言

2011年5月国务院安委会下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深人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突出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本文以莱钢厂内铁路运输为例,介绍冶金铁路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建与实施过程。

莱钢运输部是联系莱钢生产工艺的铁路大动脉,点多面广,在安全管理下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外部问题主要包括:(1)丘陵地形导致线路坡度大,目前运输部坡度大于6%。的线路有43处。(2)线路大多穿越多个厂区,导致平交道口较多,截止2013年运输部平交道口总数为56个。(3)线路曲线多,侵限地点多,目前运输部线路共有小半径曲线24处,侵限地点56处。内部问题主要包括:(1)作业区点多面广且较分散,铁水跨区域调送频繁,交叉干扰较多。(2)职工整体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水平不高。

1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1.1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

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通过建众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生产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众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使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基本规范》AQiT9oo6-2010 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内容,冶金铁路安全标准化系统包含13个一级要素和40个二级要素,每个二级要素详细规定了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与提高企业安全绩效,保障安全生产条件,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害风险,减小工作中断等高度相关。

冶金铁路安全标准化应当遵循PDCA循环模式,根据系统原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强调过程控制。各一级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形成大的PDCA循环模式(大闭环),同时每个二级要素通过策划、执行、符合和绩效4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地运行,构成小的PDCA循环模式(小闭环)。

1.2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建过程

1.2.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为积极有效地推进我部构建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部成众推进工作小组,由部长任组长、分管副部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和各段段长为小组成员,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总体指导与组织实施,指导各段工作,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1.2.2管理标准化

(1)创建三级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部级安全管理标准:按照《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要求,新建《安全检查制度》《重点危险源管控方案》等18项管理制度。对原有《安全生产责任制》等14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最后,对新建制度和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形成《运输部安全管理标准》(共计32项)。

段级安全管理标准:按照《运输部安全管理标准》,根据车、机、工、电、辆各专业分工,制订了以段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共包括51项管理标准的段级安全管理标准。 班组级安全管理标准:运输部54个班组根据本段级安全管理标准内容,结合本班组实际,制定适合与班组安全管理的班组安全管理标准%项。

(2)创建班组安全标准化信息平台

以现有班组建设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在平台中新建安全标准化内容。平台实现功能: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无纸化,降低了企业成本;便于管理人员对班组安全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班组成员能够迅速贯彻执行下级要求;规范了班组安全台帐,取消或合并部分台帐,减轻了班组成员管理台帐的负担。

1.2.3现场标准化

(1)创建两级现场管理规划方案

部级现场管理规划方案:从运输部现场整体布局出发,制订《区域性现场管理规划方案》。具体包括:制定运输部现场管理组织结构图;制定各职能科室管理职责与分工;制定运输部现场管理标准。

段级现场管理规划方案:各段按照运输部现场管理规划方案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以个作业区域为基础,制定适用的现场管理规划方案。

(2)持续开展现场整治提升活动

成众以部长为组长、分管部长为副组长的现场整治活动小组,成员由各科室主管组成,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现场管理整治提升活动,对发现的问题研究整改方案,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彻底的单位,每季度按排名顺序进行考核,同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

1.2.4操作标准化

创建运输部岗位安全操作标准。以《安全操作规程》、《行车组织规则》、《岗位操作规程》、《设备点检标准》、《设备检修作业标准》为基础,融合各岗位安全确认制等内容,编制完成《运输部安全操作标准化规程》,《标准》共包括6章40项安全操作标准。

1.2.5检查标准化

创建部、段、班组级三级检查网络体系。

(1)部级检查体系

部级安全检查包括综合性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和季节性安全检查三项,共计7个检查表。具体包括:从人、机、物、法、环5个方面出发,结合铁路运输作业性质制定的《日常安全检查表》。结合《莱钢现场管理星级车间标准》等文件制定的《部领导现场带队检查表》。根据《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DB37 ) ,《运输部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日常点检维修规程》等编制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表》。根据《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储罐区防火设计规范》编制的《油库及储罐区安全检查表》。根据运输部《冬季危害因素防控细则》,从严寒、雪雾、大风、干燥、煤气5个方面危害因素分析,编制的《冬季十防安全检查表》。根据《夏季危害因素防控细则》从高温酷暑、降雨、雷电、大风4个方面危害因素分析,编制的《夏季四防安全检查表》。

(2)段级检查体系

各段根据行车、检修等作业特点,以本单位危险源辨识结果和控制为依据,从人、机、物、法、环出发,编制段级安全检查表共12个。

(3)班组级检查体系

各班组根据本单位实际,以班组危险源辨识结果为依据,从人员、作业、设备、环境等方面编制检查内容,制定安全检查表共17个。

2实施效果

(1)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体系形成

共建部级、段级、班组管理标准179项、操作标准40项、现场管理标准7项、检查标准36项。

(2)安全生产形势取得好转

自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实施以来,2012年、2013年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分别为216项和287项,道口安全标准化改造5处。安全事故由2010年、2011年11件和15件,降到了2012年、2013年1件和8件,安全生产形势取得了好转。

(3)实现了从经验化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了从事后查处向时时预防的转变,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综合对策的科学安全生产观。

3结论

(1)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指导下,对冶金铁路安全标准化系统要素及其PDCA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创建冶金铁路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过程思路,对冶金铁路运输企业创建和实施安全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2)在安全标准化基础下,根据冶金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需要,创建了包括管理、现场、操作、检查四个方面的冶金铁路运输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为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提供了保障。

(3)冶金铁路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莱钢运输部已成功应用。通过运行,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事故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安全生产绩效得到持续改进。为该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其他工学论文   模式   运输部   危险源   作业   班组   铁路运输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铁路   现场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