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项目”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无论是加工工艺还是加工设备都在向高精尖纵向深入,机械制图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突显,且对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机械制图》课程自身的特点,加大《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更新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1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

1.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隐含在若干个任务之中,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力求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任务所涉及的知识中哪些是学过的,哪些是未学过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又能训练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1.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来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到最终的效果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只起指导与答疑的作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1)从教学理论上看,两种教学方法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对教学任务分解和情境创设,开展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选取和创设情境,主要由学生合作完成预定项目的学习方式。

(2)从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上看,两种教学法的差别较大。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侧重点主要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并使其掌握新技能、提高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的侧重点主要是通过完成项目让学生掌握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设计特点上看,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以新知识、新技能为目标,一节课可由一个任务构成,也可穿插多个任务,一般以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选择任务;项目教学法一般选取一个具体产品为项目,以达到对前一阶段课程知识、技能传授的总结与升华,项目将涉及学生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但通过分析和努力也可予解决,此外,还可跨专业选取综合型的项目。

(4)从实施特点上看,任务驱动教学法交给学生的任务一般不会很难,通常在课内即可完成,而任务的选取、分解及细化一般由教师完成,学生则以个体学习为主;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难度较高,完成时间难以限定,短则1~2天,长则1~2周,而项目计划的确定、实施等均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为主。

(5)从教师作用上看,任务驱动法中教师设计任务相对容易,但指导学生的环节相对较多;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设计项目相对较难,但指导学生的环节相对较少,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

(6)从评价方式上看,两种教学法大致相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综上所述,从教学理论和评价指标上看,两种教学法大体一致,而在培养目标的侧重点、设计特点、实施特点、教师作用等方面则有较大的差别。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培养目标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而项目教学法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已学知识去融会贯通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整合式课程改革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任务项目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2.1开发整合式的机械制图课程

我校现行的制图课程体系主要分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与AutoCAD实训三大部分。《机械制图》在第一、二学期开设,一般为100课时。第二学期在学完《机械制图》后开设《计算机绘图》,一般为3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12,实践课时24。第三学期初开设《制图测绘与AutoCAD实训》,是为期两周、24课时的集中实训环节。这三部分课程相互割裂,不仅耗时多,而且内容缺乏联系和连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学习效果差,故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整合。

(1)《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整合。根据机械制图为理论,计算机绘图为工具的教学指导思想,可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程的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合与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AutoCAD的内容穿插到机械制图各章节的讲授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抽象的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制图的理论知识,又能逐步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2)《机械制图》与《制图测绘与AutoCAD实训》的整合。将《制图测绘与AutoCAD实训》与《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相结合,融入制图环节,把学过的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减少课时,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机械制图》的内容大体可按如下顺序来设置:投影理论三视图的形成基本体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件与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在第一学期,基本上是基础理论,主要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较适用。我们应适应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的举措,结合国家制图员考试大纲,使各知识点变为一个个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一般为设计和提出任务分解和分析任务学习知识完成任务。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先设计大的任务,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使每个小任务都包含相应的教学内容。如《机械制图》中组合体视图一章中的画组合体视图一节,可先设计一个大的任务画轴承座的组合体视图,再引导学生将这一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如凸台、轴承、支撑板、肋板、底板等,这些小任务可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独立完成,然后探究主视图的选择,最后完成组合体视图并作出评价。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AutoCAD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更是如鱼得水。例如,在讲授圆角命令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将矩形的一个角绘成圆角。学生接受任务后,就会主动思考并学习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有的同学先画与矩形角相切的圆,再剪切完成任务;有的直接用绘制圆弧的命令;有的则是利用倒圆角命令完成任务。这样,通过讨论、交流,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学习了新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3项目教学法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制图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该课程第二学期的教学中,应逐步运用项目教学法。如在零件图一章中(经整合已将测绘课程融入其中),可在测绘零件时引导学生参与查找信息及对项目的综合分析,通过独立工作、检查评估,让学生逐渐理解零件图的四大内容:标题栏、图形、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零件图的画图和识图方法,同时对常用的机械零件设计有初步的了解。

机械制图的研究对象是机械图样,教师在项目的选择上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适合该专业的零件作为测绘对象,如模具专业可选择某一模具作为测绘对象,而汽检专业则可选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气缸套。以汽检专业为例:(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5~6人一组较合适),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信息资料。(2)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分析测绘对象的结构特点,各小组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及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等知识讨论并确定最合理的零件表达方案,再独立绘制零件草图。(3)测量并标注尺寸。由于测绘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较容易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4)结合汽车实际修理过程中气缸套常见的故障、原理,让学生独立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技术要求。(5)绘制出完整的零件图样后,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评比。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测绘能初步了解零件设计、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及装配的全过程,明确了测绘对象的作用及性能要求;通过实际画图,提高了对零件形状、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的分析能力,加深了对零件图四大内容的理解,逐步掌握了制图的基本步骤,不仅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3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都是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由于相对于设计项目来说,设计任务要容易得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实施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经过任务驱动法的锻炼后,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储存,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在第二阶段再实施较难的项目教学法,使教学效果更好。显然,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具有先易后难、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比较适合运用任务项目的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其他工学论文   机械制图   项目   组合   教学法   零件   独立   模式   课程   教师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