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与革新

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说:人文教育的欠缺,会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学侈谈人文的边缘人。古代文学作为基础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大学生人格与学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这门古老的课程在新时期面临极大的挑战,急需改革。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重要课程之一。中国古代文学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学各阶段及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脉络,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流派、思潮,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整合,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远离功利的学科在新时期面临极大的挑战。

(一)价值取向不明确

大学教改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即大学课程究竟为谁而设,从而引出学科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三种回答。学科本位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设置应为学科的发展而设立,教师在讲课时,可能重心放在学术前沿的介绍和讲解方面,追求学术的高标准。社会本位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设置应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而设立,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多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而可能忽视审美价值。个人本位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发展而设置,给予学生人的关怀。教师在讲课时充分注意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人格的完善与修养的提高。目前,中国古代文学价值取向不明确,往往让教师和学生都无所适从。

(二)基础学科地位下降

基础学科地位下降最明显的表现即是课时的缩减与科目的合并。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前些年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安排为两年四学期,每学期54课时,现在虽仍为两年四学期,但每学期只有45课时。课时的缩减与古代文学内容的丰富形成尖锐冲突,教师们在讲授时大多开设专题,许多内容只好略去不讲。另外,前些年与古代文学同时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程,现今在新闻学专业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不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取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科目的合并使教师在讲授时或重史轻文,少讲作品选,重点梳理文学史;或重文轻史,重在解析优秀作品,对文学史的梳理相对薄弱。

(三)教学模式陈旧

中国古代文学内容丰富,随着课时的缩减,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同时,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注重词句的解读和讲授,强调背诵为本学科学习的基础。经济改革的冲击,大学的扩招,学生基础的薄弱,使得学生觉得背诵是件苦差事,而且常常询问我学了古代文学,毕业后起什么作用?在这种功利思想的引导下,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时既感困惑又觉苦恼,觉得与其花大量时间学习古代文学,不如把时间花在英语、计算机等科目的学习上。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古代文学往往采取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作品内容、艺术特色的模式展开,使得学生在学习时觉得僵硬无趣,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带来挑战。

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革新

(一)教学内容的革新

著名作家高尔基指出:文学是民学,即人学的最好源泉。文学着眼于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倾注了作家对人的独特感受,其目的是为了人的成长和完善。古代文学的教学也应从人性的角度体味古人的喜怒哀乐,寄寓古人一份了解之同情,并挖掘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意义。

1.把文学学还原为文学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伊卷和掩褂中假设了一位十八岁中文系的君,在学期间学过国文、文学史、历代文选等多门课程,但他也许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是文学学而非文学。何谓文学学?文学是指文学的周边学问,例如修辞学,例如理则学,例如声韵训话。团文学则是人学,有生发,有感动,有唱叹,有沉思。中国古代文学在与古人的精神交流与对话中,还原古人的生活,了解古人的思想,体味古人的修养,感受古代文学独特的魅力。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学习既是一个知识汲取的过程,又是一个自我人格修养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教者须把人文教育渗透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素养,真正完善学生的人格。如笔者讲诸子散文之《孟子》时,谈到孟子的人生理想,板出锰子尽心卦选段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田请学生朗诵,细细观察他们,发现学生念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笔者再拓展开去,询问有多少同学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菜?多长时间给父母打一次电话?从而引起学生注意孝在小细节中,孝亦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又如在古代文学的专题讲授中,笔者认为应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起来,与他们对话,不可当他们为古人。当遭遇李白时,即使沾酒便醉,少不得也得饮酒两杯,也许太白之诗读来更觉飘逸。当遇上杜甫,可能我们得搬个小凳,耐心坐下,听他絮叨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也许唐代风云如在目前,沉郁顿挫更觉刻骨。再如读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鸳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当年轻的王勃带着满腹的失意,巧遇南昌滕王阁,注定会引发文学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滕王高阁,巍峨庄严,毗邻江边,登楼远眺,似听鸣鸳之车马,佳人之清歌。回首沉思,而今唯有清晨观云栖画栋,黄昏睹珠帘卷雨,繁华如斯,寂寞如斯!闲云倒影,物换星移,阁中帝子杳然无讯,唯有滚滚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座滕王阁,寄寓王勃不可言说的人生失意,一乱长江水,启示王勃宇宙之静穆与永恒。

2.改革课程,因材施教

潘元教授说: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其主要途径就是教学。课程则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因而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可见课程直接影响学生,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所在的院校既有二本的学生,也有独立院校的学生。如何满足各个阶层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如何把握古代文学知识传授的尺度?如何根据实际设计教学过程?这些都对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提出挑战。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在大学教育中,课程占据重要地位,但教材又是课程的核心。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授课的实际,另一方面要满足时代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直通用的教材是袁行需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但随着课时的缩减,科目的合并,学生自身专业素质的局限,袁本《中国文学史》对于学生可能存在内容庞大、知识过深、学习比较吃力的问题。笔者所在的院校将教材换为马积高、黄钧两位先生编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可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当然,对教材的宽容不是简单的更换教材,笔者在讲授古代文学绪论时,特别讲授《中国文学史》的编写问题,介绍支那历朝文学史、林传甲中国文学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卿》、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中国文学通史系列to种、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并辨析各部文学史的优缺点,方便学生自由选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的牢固,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的诵读,以鉴赏为核心,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课后注意知识与诵读的落实。在夯实学生古代文学根基的基础上,对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予以一定的介绍和延展。如笔者鼓励学生阅读原典,在讲到相关专题时,携带相关原典给学生传观,如《特经译注》、《楚辞》、《椿秋左传注》、《古诗十九首》等,激起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热情,不少学生拍下书籍的封面,表示要去团购相关原典。同时,笔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声诵读古代文学作品,临时抽背学生。在期末时,教师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的阅读学习情况作为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对古代文学基础的强调,使得学生立足作品,贯通文学史。笔者课下检查的时候,发现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作品选上认真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标注不认识的词,划出自己疑惑之处,甚至有同学专门准备了抄写本,将一篇篇的古代文学作品用繁体字抄写下来。对古代文学基础的重视,既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又让他们在学习时树立信心,找准方向。

最后,精选教学内容,注意延展阅读。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古代文学课时量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授课时,采用专题讲座形式,选出典型性的作家作品予以重点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讲解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为既要贯穿文学史,又要突出重难点。在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对课堂没讲到的内容自学,并以阅读书目的方式将研究前沿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如笔者在讲解史记时,详讲司马迁的游历与李陵案,希冀学生对太史公寄寓一份了解之同情。在重难点部分,笔者特别突出发愤著书的知识点,在带民任安书、《太史公自序》的学习中提炼司马迁及史记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并从文学与史学方面对《史记》的成就予以重点讨论分析。在参考书目中,笔者列出韩兆琦《史记通论》、张新科《史记与中国文学》等参考书目,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

除了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教学手段的丰富也是重要的改革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多媒体环境成长下的大学生,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启发式教学

《桃语述而》云:子曰:不愤不启,不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思想即具有启发的因子。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可见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具体可以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创设问题,触类旁通,拓展学生思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万,起点是一问。问是发明创造的火花,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巧设问题,触类旁通,为学生设置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如在讲解汉乐府诗《战城南》时,笔者有意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设置了以下问题:请回忆梳理先秦文学中战争诗的发展轨迹。《战城南》中人与乌的对话有何深意?怎么理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在诗中的作用?从《战城南》可见乐府诗的哪些特点?另一方面是适当让出讲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怎么给学生提供施展自我的空间?怎么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落到实处?在适当的时候把讲台让给学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如笔者在讲授完离骚后,组织一次课让学生自己讲解《楚辞》相关作品,篇目有湘夫劫 ,山卿 ,国娜 ,夺}哪,学生主动建立自己的团队,在准备中分工合作,有专门做ppt课件的,有朗诵文章的,有负责讲解的等。在学生讲授中,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发挥无穷的潜能。如学生在讲山鬼时把山鬼的渊源详细追溯。如学生在讲屈原夺}颂时,将之与张九龄感遇杠南有柑才爵对比赏析。如学生在讲国歹易时,将之与汉乐府《战城南》进行比较阅读。如学生在讲拼目君拼目夫人时,重点关注湘夫人形象。让学生参与教学,不仅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潜力的挖掘,而且寓教于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自主性的开掘。

2.古今结合,贴近当下

古代文学并非故纸堆。古代文学课程不仅要还原历史,而且要探究古代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意义。古代文学与现实的结合,既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又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比如笔者在讲俘白及其诗歌创作的专题时,以余光中先生的《寻李白》做导引,老题新解,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探索和追寻。如在讲李白《与韩荆州书》时,不仅注重其文学性,而且关注其现实性。在讲授时,笔者先请全班同学推举一性情豪迈,朗诵颇有功底的男生朗诵此文,然后请学生设想他们都是韩朝宗,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推荐李白?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愿意推荐李白,因为他忠贞爱国,才气过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学生则表示不愿推荐李白,因为他过于傲气。笔者引导学生,韩朝宗最终没有推荐李白,再让学生找寻深沉的原因。一方面是李白过于自负骄傲,无谦卑之姿。有用世之心,无政治之才。如文章名为与韩荆州书,本为恳求长官,不用上而用与。另外,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钟,实有迫人表态之嫌。另一方面是恭维不得体,夸大不实,反惹人反感。如李白恭维韩朝宗制作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实为太过。从而提醒学生在应聘时,特别是求职信的写作中避免犯李白式的错误。

3.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使用是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而且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图片的运用。仅有文字的ppt课件仅是电子黑板,但加入图片后,能使整个文字活泼起来。如笔者在讲王维的诗歌创作的时候,特别贴出僻刚图、《雪里芭蕉图》等。《车刚图》群山环绕,林木掩映,静雅端方。别墅外,云水悠悠,舟揖偶过,给人隐逸脱俗之感。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话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话之画,画中有诗。,在图画的品赏中落在实处。《雪里芭蕉图》又称《袁安卧雪图》,图画的出现,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与讨论,他们对雪里芭蕉做出种种推测,笔者亦在教学中缓缓引出对王维佛学修养的讲解。比如音频的运用。古代文学与音乐的关系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文学即诗乐舞一体。乐府词曲皆能吟唱,快意吟诵亦能起舞。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若教师仅采用讲述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如笔者在课间十分钟不仅播放叶嘉莹先生、霍松林先生等名家诗词吟诵,而且播放《雨霖铃、独上西褛、钗头凤》、长才目思等音乐给学生听,引领他们在音乐中回归一片古典的缠绵宁谧。在课堂上,笔者也注意音乐的效用。如当讲到特经兼霞时和学生一起唱榷水一方,在讲到权楼斟时给学生唱权豆曲》等。音乐的熏陶一方面能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陶冶了学生的心灵。比如视频文件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中最具有冲击力的应该是视频文件了。视频用生动具体的声音画面展示文学形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一种直接的感动,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如在讲授魏晋南北朝文学时,笔者插播《三国演义》片段,学生反映《卧龙哪胸襟开拓,健朗大气,让他们感受到诸葛亮拳拳报国之心及建安风骨的内蕴。如在讲授杜甫诗歌创作的时候,笔者插播友唐诗圣杜甫吟诵佳人》片段,发现有学生黯然垂泪,获得一种心灵的感悟。多媒体的适当运用不仅增强课堂趣味性,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陶冶了学生的身心。

三、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的价值取向不明确、基础学科地位下降、教学模式陈旧等困境都是不容回避的。因此,作为古代文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把文学学还原为文学,改革课程,因材施教,在教材选用上持一种宽容的态度,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精选教学内容,注意延展阅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古今结合,贴近当下,并合理运用多媒体。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双重改革,以冀使这门传统学科重新焕发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   史记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史   李白   困境   笔者   课程   教师   学生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