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分析

[摘要]贵州省“十二五”时期明确提出“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战略,2013年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一。为了更好地适应贵州省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我们开展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为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许多高校均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1]贵州省“十二五”时期明确提出“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战略,2013年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一。[2]为了更好地适应贵州省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2014年5月笔者开展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企业、政府、事业、咨询及科研院所等70余家单位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资料,并对调研资料进行统计、整理,系统地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在贵州省高校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使高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了解各用人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建议和期望,2014年5月笔者开展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调研走访了省内外70余家单位,其中以贵州省为主,调研对象包含:行政机关单位、省市级科研院所、省市县区级事业单位和企业,共发出140份问卷,回收136份,问卷回收率为97.1%,去除无效问卷10份后再作统计分析,调研极具代表性、可靠性。1.省内外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贵州省内目前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较少。本次调查笔者走访了北京某大学和贵州某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析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1年至2013年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率非常高,连续三年都达90%以上,2012年两所高校的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北京某大学该专业毕业生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实现100%就业,可见环境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程度很高。2.用人单位对现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我们调研在用人单位对现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满意度上设计了三个层次:十分符合工作需要、符合工作需要和不符合工作需要。3.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度分析。在用人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需求度上设计了三个层次:十分需要、需要和不需要。

(二)践行生态文明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的破坏开始逐步显露出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3]不难看出,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环保事业急速发展的时期,将急需大量的环保专业技术性人才。据调研,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因此,人才市场需求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定位可以实现良性对接,这也就确保了环境工程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人才基本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内陆地区,全省70%的国土为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一省情决定了全省的发展不能再走东部地区的老路子,只能探索“生态立省”之路。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守好环境底线,抬高绿色门槛,拒绝污染产业的要求。今后几年,贵州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压力,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据调研分析,95%以上的受访对象表示需要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有着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而依托贵州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培养,无疑是一种科学明智的选择。

(四)优化专业布局的需要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贵州省建立了理工类本科院校———贵州理工学院,这对于扩大贵州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贵州省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较少,这与贵州省的社会发展及未来几年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同时,环境工程专业是理工类院校的重要学科之一。环境工程专业的设置不但可以满足培养上述人才的需要,而且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地区和学校专业、学科结构布局,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二、开设环境工程专业思路

(一)专业定位

根据对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为目标,结合专业的性质、特点和专业建设实际,并广泛听取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论证,我们一致认为:环境工程专业应该突破传统上形成的单一培养目标和模式,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使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应该重新确定专业针对的职业岗位群———主要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工程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控制等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定位应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基本依据。

(二)培养模式环

境工程是一门实践和理论并重的专业,在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中,实践与实验对环境工程专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模式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结合,积极跟进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探索理工特色培养目标,制定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能力大纲,构建三级项目,设定课程体系,研讨教学方法。第一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实践基地。与基地、企业保持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走进企业,深入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大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二是搭建校内的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阵地。学校通过设立实验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第三是增设特色实验室。根据专业需求开设特色实验室,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和深度,在全校范围内共享实验资源和设备。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具备生态文明理念,掌握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能力,具有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根据职业任职要求,按CDIO模式培养人才的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分析,构建三级层级项目,设定课程体系。将专业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与对应的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科学清晰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完成“四个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技能课)建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贵州省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都需要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在贵州省高校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必要、紧迫和可行的。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必将为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平宇.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132-133.

[2]贵州时政.2013年贵州经济增速跃居全国第一[EB/OL].多彩贵州网,http:/news.gog.com.cn/system/2014/01/19/013111502.shtml,2014-1-19.

[3]国内时政要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报、说明(全文)[EB/OL].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311/18/t20131118_1767104.shtml,2013-11-18.

作者:李桂贤单位: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环境工程   贵州省   高校   贵州   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生态   需求   人才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