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本质区别,在民主观、国家观、对待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目标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它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和主要观点,认清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源流

二、具体来说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如下

第一,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主张世界观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提倡社会主义思想构成和来源的多样性。他们把基督教学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康德的伦理学与启蒙思想、黑格尔的辩证历史哲学、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都作为自己的思想来源和构成,将多种思想观点熔为一炉,冠之为“多元化”和“思想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用这一理论来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又为其注入新的思想内容。

第二,是否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民主社会主义否认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认为在不需要改变现存国家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通过对各个领域的渐进式改革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在所有制思想上完全否认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认为“公有化”不会自动地给人们以更多的自由,只有私有制是人的自由的基础。主张建立以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私有制和竞争成分以及公有制和计划成分并存为基础的混合经济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结构,以质与量都占优势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对于强国富民和建设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共产党执政等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尽管由于目前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在发展各种私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在多种社会阶层出现和并存的新格局下,共产党仍然必须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现阶段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及其执政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正确处理党内外各种关系的政治准则。 "

第四,如何看待民主问题。“民主”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核心,1951年,社会党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兰克福声明》中明确提出:社会党人为通过民主手段建立一个自由的新社会而奋斗;民主制要求不止一个政党存在的权力;保卫民主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政治民主是实现经济民主与社会民主的一个条件概括地讲,民主社会主义在其改良实践中主张在承认现有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通过议会斗争,试图扩大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主张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通过经济改良,维护公民的“经济民主”权利;主张在不动摇资本主义现存社会秩序的条件下,依靠高额税收政策,扩展公民的“社会民主”权利;主张和平共处,相互谅解与合作的国际秩序,抨击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强权政治,实现“国际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主更高更切实的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中占重要地位,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五,是否坚持国家的阶级性。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国家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一种支配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人类共同享有的组织体。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写道:“国家应当成为一个从各种社会力量中吸取其内容并且为人的创造精神服务的文明国家。”1986年8月,该党通过的新纲领草案(依尔塞草案)说得更清楚:“国家并不是必然要成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者有势力的利益集团的工具。国家也能够成为按更加民主的方向变革社会的那种势力的重要工具”。奥地利社会党纲领指出,本党的目的是使国家人性化,而不是使人国家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人民实现自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有利武器。

第六,是否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社会民主党国际1959年通过的哥德斯堡纲领从理论上抛弃共产主义奋斗目标,从资产阶级的理性和伦理原则如自由、平等、公正、互助等出发,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为一个社会公正、自由民主、世界和平的制度而奋斗,否认终极目标的存在,主张“运动就是一切”。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弊病和矛盾产生的根源不在于资本主义根本经济和政治制度本身,也不在于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存在,而是违背了所谓人类一般的理性、伦理原则。要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不需要替代资本主义根本制度,只要按照上述原则不断对其改良即可。[3]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抵制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袭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抵制民主社会主义侵蚀,最关键的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维护和落实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人类社会形态,但由于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缺陷和弊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很好发挥出来,这也是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有一定市场的一个现实基础。但体制和机制的缺陷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弥补而不能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所谓“民主”纲领和政策。在经济上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政治上要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坚持反对和惩治腐败;在思想领域要坚持不懈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减震器、安全阀功能,筑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程恩富,张飞岸.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J].学习月刊,2004,

(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   民主   私有制   公有制   生产资料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本质   区别   理论   社会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