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机媒体新闻传播学上的创新

一、手机媒体的界定

手机,又称移动电话,相对于固定电话,原本是可以跟随人移动的通讯工具,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手机可以实现上网、收发邮件、阅读新闻、拍照、购买商品等服务,是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俨然就是迷你电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随着科技的创新,3G等新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手机的通讯功能将渐渐被淡化,新闻传播、娱乐游戏、移动虚拟社区、信息服务等附加功能不断增加,继手机上网、手机游戏之后,手机小说、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新业务都已出现。通过手机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浏览小说手机像一张大网,正在整合众媒体。

二、手机媒体的特征

手机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可以随身携带,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地方随时传播信息,极为方便。传统媒体的报刊、电视、广播的用户反馈过程相对缓慢,邮寄信件、拨打热线,用户反馈渠道匮乏。而在手机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短信等方式可以很快的反馈用户意见,传播的互动性强,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随时与传播机构进行互动交流。手机媒体实现了观众主动收看电视节目的要求,可以随意选择收看时间、收看地点,甚至收看内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这些手机媒体的特点直接给受众提供了新的体验,给受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我国手机网民人数从2007年0.5亿,到2011年的3.56亿,到2014年的5.57亿,可以看到我国手机网民每年都在增长,手机媒体越发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手机媒体的功能多元,手机搜索、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手机新闻客户端等等,手机媒体称为新兴媒体中最亮的一个焦点。

三、手机媒体的创新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视频用户数量超过计算机网络视频用户数量,成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第一终端,近两年用户在PC端收看视频节目的比例在持续下降,而手机端的比例则在持续上升。这也表明,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能够很好地给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手机媒体正日益替代传统媒体和计算机。手机媒体实践对传媒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新闻传播学上也有创新意义。

1、内容创新:丰富了新闻产品形态

人人都有手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UGC使新闻产品形态和内容极大的丰富,传统媒体报纸可以通过手机报发送简要的报纸图文内容,可以通过移动互联在手机网站上展示音视频内容,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客户端推送内容;广播也增加了与受众沟通的渠道,手机广播APP客户端可以随时接受广播信号,并且可以收听任何网络广播电台节目,还可以通过手机广播APP、微博与节目主持人进行互动,也可以关注广播微信公众号;手机电视的发展,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观看电视直播,也可以搜索已播出电视内容,电视传统的线性播出方式缺点得到很好的改进。传统的媒体都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态,打破了传媒界原有的界限,各种传播媒介之间的融合加强,逐渐走向深度融合,现在媒体着手建立的全媒体运营中心,充分调度各方面资源,全新闻形态产品的展现,给受众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感官体验。

从手机网络的2G到3G,到了如今的4G,移动互联网的和手机媒体的发展促使接收新闻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全媒体、自媒体等传播渠道不断出现,专业新闻生产与用户自制将同时并存,共同担当起监视环境的社会责任。

2、传播方式创新:融合多种传播类型

手机的通讯具有人际传播的强大功能,但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手机媒体也具有了大众传播的功能,手机传播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融为一体,甚至还渗透着自我传播。手机媒体不仅可以提供线性方式传播,而且可以提供非线性方式的点播和下载,实现了实时性传播和异时性传播的共存,人们不仅可以了解正在发布的新闻,而且可以了解过去发布的新闻。

在手机媒体传播中,信息接受者自主性、选择性增强,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发送信息,信息及时互动得以实现。受众可以在线收看新闻、电视、电影等多媒体节目信息,也可以分享给朋友,实现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无缝对接。传受双方可以迅速实现互动,地位平等。互动性的增强,接入互联网的手机十分强调互动性,能够即时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和受众的反馈,例如人民日报微博上发布一条消息,关注的微博用户都可以收到,不关注的用户也可以检索到,并可以点评或转发,极大地提高用户和媒体提供者的互动性。

3、理论创新:缩小信息沟

信息沟又称知识沟,这是由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等人提出的假设,认为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的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这样,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呈现扩大趋势。而此时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传统的传播媒介,阅读报纸的文化水平限制、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及不易储存性等,无疑限制了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受众。

但随着手机媒体的普及,降低了受众接触大众传媒的门槛,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同时,多媒体信息多渠道的传播,使受众有了自己选择、大量接受新闻传媒信息的可能。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社会经济地位造成的信息沟的扩大。首先,手机的技术特性促进了城乡间信息沟的缩小。其次,手机信息的特性促进了城乡信息沟的缩小。再次,由于目前一大部分农民拥有功能强大的山寨智能手机,使他们能够依靠这种单一媒体就可获得比传统媒体容量更多的信息。

四、结语

总之,2013年底中国正式发放4G牌照,成为4G的元年。2014 年中国 4G 商用进程全面启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14年12 月,中国 4G 用户总数达 9728.4 万户。手机媒体进入4G高速时代,将会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对新闻传播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期待手机媒体带给我们的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资讯传播学   媒体   手机   传播学   新闻   大众   受众   功能   内容   用户   电视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