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是下一步工作重点-综合新能源论文(1)

必须完成从项目环评向规划环评的转变一个完整的决策链应该是战略-政策-规划-计划-项目。从理论上讲,战略环评应先行,政策或者区域与行业的规划环评次之,而建设项目的环评则再次之。

但由于我国环评法中只规定了规划环评,因此现阶段只能将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评与综合决策的落脚点。但是在完成规划环评工作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完成从规划环评向战略环评的转变。

“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一样,早在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就已确定,即对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开发规划和十类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虽然过去的“项目环评”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项目环评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项目环评中,即使每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能够做到达标排放,但大环境中的污染总量仍是递增的。因此如果只是停留于初级的项目环评上,那么,这些“达标的”、“微小的”影响叠加起来仍会突破环境容量,影响到整体的环境质量。

“规划环评”就是在政策法规制定之后,项目实施之前,对有关规划的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分析规划中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根据环境资源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支撑能力提出相应措施。

因此,通过规划环评,能够有效设定整个区域的环境容量,限定区域内的排污总量。由于建设项目只处于整个决策链的末端,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不能指导政策或规划的发展方向,也不能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宏观影响、间接影响、二次影响和累积影响。

”我们认为,相比项目环评,规划环评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根本性改革。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缺乏系统的战略环评理论和技术方法,部门间的合作机制没有建立,国内战略环评队伍比较薄弱等因素都还阻碍着环评规划的实施与运作。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规划环评还需要多部门共同快速的推进。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家环保总局将依法在土地开发,流域、区域和海域三个不同区域以及工业、农业、能源、城市建设、交通和林业等十类专项规划中大力开展不同层次的规划环评。

可持续发展呼唤战略环评18世纪开始的那场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因那场革命而产生的工业化道路却在20世纪走到了尽头。

2002年世界首脑会议终于达成共识:经济、社会、环境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可持续发展。中国已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战略。

中央近年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正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美国的莱思特•布朗先生说:“由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人类至今为止走过的所有发展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用。

要不了多久,中国非得开拓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这个发明了造纸术与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一个跨越西方发展模式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

中国若成功了,就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光辉的楷模,为人仰慕效法;中国若失败了,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因此,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

没有一个中国人希望失败。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主流认识也是将单纯的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导致环境危机在80年代全面爆发。

既制约了经济增长,也影响了人体健康、社会公平、政治稳定与文明延续。为此,西方的环保思想便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控制”过渡到第三阶段,即“源头防治”。

这一痛苦的认识过程,是发展观升华的过程,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的过程,是解决环境问题整体战略提出的过程。所谓战略环评,即是 “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即是对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和科学评价,即是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战略   工作重点   下一步   新能源   建设项目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区域   评价   过程   环境   政策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