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洪七公形象的道教文化印记

观看周星驰电影《功夫》的观众,在影片中出现袁祥仁扮演的乞丐时,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只因这位传授主角如来神掌的乞丐让他们不由得想到了一个众人皆知的小说人物金庸先生笔下最著名的乞丐洪七公。自金老先生在《明报》上创作连载《射雕英雄传》以来,洪七公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就以其鲜活的个性广受读者好评。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即便在半个多世纪之后,依旧让人回味无穷。以至于五十年来无数小说、电影在塑造隐士高人的形象时,都或多或少地带上了洪七公的影子。

但很少有人知道,洪七公这一艺术形象并非金庸先生凭空杜撰而来。倘若对中国古代文化或古典文学有所涉猎,便能知道洪七公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史上早有原型,其性格行止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也早有渊薮。细究起来,洪七公的形象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历经半个世界而不衰,就在于他的形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显化。

要特别注意的是,道教与道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的创立者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学者,他对宇宙、对人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于是把这些思考写在书里,于是创立了道家学说,仅此而已。老子并未建立任何宗教。道教的建立是老子死后好几百年的事情了。在东汉末年,张道陵等人综合道家的理论、民间的方术和神话传说等内容,创立了道教。因为道教借用了大量道家的哲学思想,所以张道陵等人把老子奉为本教的祖师,称老子已经成为了神仙云云。为了扩大道教的影响力,道教各宗门在历史上不遗余力地将各类知名人物纳入道教神仙的体系之内。甚至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也被纳入其中,就连《墨子》这本书,也被收录入《道藏》这部道教的宏大经典之中。之所以说洪七公的形象是道教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显化,主要依据有三:洪七公的形象与文学史上的道教神仙有很强的相似性; 洪七公的行止与道教思想有很紧密的联系; 洪七公的武功招数大多出自道教经典。

一、洪七公的形象

洪七公首次登场,是在书中第十二回《亢龙有悔》:两人都吃了一惊,怎地背后有人掩来,竟然毫无知觉,急忙回头,只见说话的是个中年乞丐。这人一张长方脸,颏下微须,粗手大脚,身上衣服东一块西一块地打满了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手里拿着一根绿竹杖,莹碧如玉,背上负着个朱红漆的大葫芦,脸上一副馋涎欲滴的模样,神情猴急,似乎不将鸡屁股给他,就要伸手抢夺 黄蓉摇了摇头,突然见他握住葫芦的右手只有四根手指,一根食指齐掌而断

我们总结一下洪七公的形象特征,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五点:衣着破旧、持杖、背葫芦、残疾、行止不羁。再联系其绝世高人的身份,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起道教八仙中的铁拐李。如果仅举铁拐李这一例,似乎还不足以说明洪七公与道教神仙在形象上的相似性。我们再来看清代小说《红楼梦》和《绿野仙踪》之中关于双真和火龙真人的描写。双真亦即《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作为书中拥有主宰人物命运能力的神仙,这两人在书中屡次出现。但书中对他们形象的描写,却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如第一回中,他们出现在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的顽石面前,作者写他们生得骨格不凡, 风神迥异,短短八字,一派神仙的出尘风姿跃然纸上。这样的形象,我们姑且称为神仙们的本相。而等到他们下了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就完全变了模样。这一类形象,我们且将其称为神仙们的法相。

那么,双真的法相是什么样的呢?书中对他们的法相有通过林黛玉等人的言语进行的侧面描写,也有直接描写。直接描写较少,仅见于第一回和第二十五回。第一回中,作者描写他们的法相: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第二十五回中则用两首诗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分别描写为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这两位神仙虽然不是乞丐,但与洪七公一般衣着破旧、身患残疾。洪七公身为四绝高人,与郭靖、黄蓉刚一照面就要抢他们的鸡屁股,毫无高人风范,言行举止可谓不羁。而双真比之洪七公可谓有过之而不及。他们在现世中与甄士隐见面,一上来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可谓怪诞不羁之至。而与《红楼梦》几乎创作于同一时期的《绿野芳踪》对于下凡度化主人公冷玉冰的火龙真人也有类似描述。《绿野芳踪》第九回《冷玉冰食秽吞丹药火龙氏传法赐雷珠》中,写到冷玉冰被和尚劫骗后,到西湖边游历,将走到天竺寺门前,见寺旁有一人倚石而坐。于冰见他形貌腌脏,是个叫花子 于冰也将那花子一看,见他面色虽焦枯,那两只眼睛神光灿烂,迥异凡俦 作者对于这位火龙真人的描写虽仅有寥寥数语,但腌臜贫病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但火龙真人的本相又是如何呢?民间传说中的火龙真人本就俊逸非凡,小说中的描写也不差。在《绿野仙踪》第五十回《温如玉时穷寻旧友,冷于冰得道缴天罡》中这般描写:于冰将洞内景物大概一看,遥见火龙真人穿一件大红百花无袖仙衣,戴一顶扭丝八宝束发金冠。蚕眉河目,赤面红须,端端正正坐在上面。可见也是仪表堂堂之人。

洪七公虽然不是神仙,没有随便变幻相貌的本事。可他也并非一直做叫花子打扮。小说中说他为不偏袒净衣派污衣派纷争, 故而一年穿净衣一年穿污衣, 与这些神仙在本相与法相之间不断变换的行事风格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道教神仙性喜以腌臜面目示人,是受到其哲学本源老庄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庄子的思想对道教影响极大。《庄子》一书之中,描写了很多品德完美,却身患残疾的人物。比如《庄子德充符》中的连孔子都要拜他为师的王骀,就是一个断了脚的残疾人。同一篇中的哀骀,则长得十分丑陋,却因为品德高尚而让所有人都愿意亲近他。这正和传说中的铁拐李、《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以及《绿野仙踪》中的火龙真人一样,外貌丑陋、身有缺陷,却身怀大德。此外,道教另一位神仙天师钟馗,相传也长得面目可憎,以至于生前参加科举因丑陋而未能及第,怒而撞柱而死,这才成了神。道教神仙的故事已远,而作为现代人创作的当代传奇人物洪七公的身上,却显然融入了这些神仙们的形象特征。

二、洪七公的行止

洪七公身为小说中的大侠,做得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事情,这更接近于古时墨家弟子的行为方式。冯友兰《原儒墨》一文中认为墨家源自武士,即最初的侠,其摩顶放踵, 以利天下极为符合后世所说的大侠的风范。而且洪七公身为天下四绝的武林高手,却依旧过着乞丐的生活,就很有些禹墨精神了, 很像墨子弟子曹公子自述在老师门下, 穿着短褐之衣, 吃着黎瞿之羹, 朝得之,则夕弗得, 即喝野菜粥, 早上吃了, 晚上还不一定吃得着( 见《墨经鲁问》)。但这是否意味着洪七公就一定违背了道教的思维方式或行为准则呢?其实不然。要知道,《墨子》一书得以保存, 还是借靠《道藏》的东晋道士葛洪等道教理论家将墨子附会为道教神仙, 把《墨子》一书编入《道藏》。由此看来,洪七公无论是行侠仗义还是破衣烂衫,其实都是道教思想的某种体现。

三、洪七公的武功

洪七公的武功除丐帮代代相传的打狗棒法之外,小说中提及的另有两门降龙十八掌、逍遥游掌法。前者来来回回只有十八招,而后者却是招式繁复,变化多端。逍遥游掌法,一见其名,就知道脱胎于《庄子逍遥游》。庄子被道教尊为南华真人,其著作《庄子》也被尊为《南华真经》,与《道德经》一样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仅从这一门武功,我们就不难看出洪七公与道教的渊薮。

而他的另一门绝世武功,传授给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从第一招亢龙有悔到第十五招见龙在田,招数名称全部来自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卦爻辞。《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儒家尊为五经之一,而道教也将其列为重要经典。如果仅有降龙十八掌而无逍遥游掌法,我们或许还能说,洪七公的武功与道教无关。因为在教郭靖降龙十八掌的过程中,洪七公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就是自然,所谓先天,是对方行动中没有破绽,我们要先瞧了出来,这招亢龙有悔,要料敌机先,击向他即将露出来的破绽。如他已经露出破绽,那就良机莫失,更当攻其弱点。我的的武学道理,跟道家不同。道家《老子》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主张不可抢先进攻,一味退守以柔克刚,我们是当刚则刚,应柔则柔。但结合逍遥游掌法,我们就不能说,洪七公武功的源头,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道教思想或道教经典了。

无论是从形象外貌、行为举止还是武功招式上来看,洪七公都与道教文化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虽然如前段所引文字所言,洪七公并不十分赞同道家或道教的思想,但从金庸在这里对《老子》的引用,我们也可以管窥金庸对于道家典籍《老子》的一些看法。金庸并不是全盘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而是有选择的接受的。所以即使是直接引用中国古代典籍,金庸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的。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金庸在创造洪七公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未照搬照抄古代道教文化,而是加以批判吸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想象,这才有了洪七公这样一个既有着传统文化深刻烙印又极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经典人物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   道教   法相   墨子   跛足   武功   形象   火龙   道家   印记   神仙   老子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