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方向研究

摘 要: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由此拉开序幕。本文通过分析国企改革所遭遇的问题,在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基础上,为我国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提出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淡马锡模式

一、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有企业,曾经拥有过辉煌的历史,也遭遇过市场的挑战。因而认清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深化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地位虚置

今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是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所有者管理效率低下,且日益不能担负起其应尽的责任。这就造成尽管法律和形式上,国有企业有其所有者,但在实际管理运行中,缺乏有经验与实际技术的高水平管理者。另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经营者行为存在着复杂的状态,尤其是以改革以后伴随着一部分国企“从无到有”或“从坏到好”的老员工或者高层管理者实际上控制了大部分的剩余索取权等企业红利。

(二)国有经济收缩与退出困难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国有企业简政放权,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成为国企乃至国有经济收缩战线的重点。但是,当前国有企业控制了众多涉及国家命脉的战略性产业,以及其他垄断行业,如石油、化工、通讯、航天等。国有资本从哪些领域退出,如何退出成为下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的退出不仅涉及多方的既得利益,同时退出的方式以及退出后如何处理该行业的管理以及是否单纯依靠民营企业来入股,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政企不分,影响国企内部活力的发挥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中,公司的最高权利机关应该是由股东投票选举产生的股东大会,而最高决策机关应该为董事会。在我国国有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下,国有企业受政府的管理,所作出的决定还需经上级管理部门的批准,并接受监督。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既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同时又是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因而,政府会不可避免的赋予国企更多的社会责任与负担。这就造成国企在保证自身盈利的同时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政府也就难以衡量国企的盈利状况,也进一步阻碍了国有企业创造力和活力的发挥。

二、外国成功模式的借鉴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根据自身特点不断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应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就是国有企业管理的一种成功模式。所谓的淡马锡模式是指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经营方式。其以客户为经营导向,为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信贷工厂,新加坡财政部则拥有着淡马锡100%的所有权。在强大的行政权的控制下,淡马锡是如何避免经营扭曲又赢得傲人的业绩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放权,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

尽管新加坡财政部拥有着淡马锡100%的所有权,但其在淡马锡实际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除了认命淡马锡董事局主席、董事和总经理,审阅其财务报告等职责外,财政部只有在涉及企业合并或出售时才参与进来。这就保证了淡马锡日常经营的独立性,不必受到政府的多重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办事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其活力与影响力。

(二)高效完善的经理人制度

淡马锡的经理人制度十分高效与完善。首先其摆脱了政府的束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其次,淡马锡拥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团队所需的投资、管理等人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招聘。最后,淡马锡注重薪资的绩效管理,完美的将管理者的兴趣爱好与其所获得的薪酬待遇等结合起来,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三)控股方式高效灵活

对于其下属公司的管理,淡马锡管理层一直采用“无为而治”的方式,即通过出售买卖股权体现其管理经营方向,选派高层人员进入下属公司参与其管理与决策。但同时又避免参与下属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包括其领导层的各项商业决策等。这不仅使淡马锡能够间接管理其下属部门公司,也能使其下属公司能够充分保持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在涉及公司文化、经营理念、价值观等软实力时,淡马锡通过多种形式将企业文化深深植根于每位员工与领导心中,这一切都相辅相成确保了淡马锡的发展与壮大。

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与措施

(一)协调产权关系,促使所有者到位

按照现代产权理论,使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相互匹配,才能使产权安排合理有效,同时也会保证产权的清晰明确。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中剩余所有权由国家享有,剩余控制权由经营者所有的问题,应在厂长负责制、承包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市场与相关制度的调节,促进民营企业的私人股、法人股等以一定比例进入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主体的多元性,这也势必将推动国有资本的扩大,弥补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二)政府简政放权,增强国企独立性

政府的步步干预、沉重的政策性负担,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简政放权,取消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性负担,同时建立起高效的委托代理机制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减少对于国有企业经营干预,充分发挥国企的自主权。

(三)坚持党的领导,鼓励国有资本入股民企

前几轮国企改革,已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民营资本进入国企遇到诸多困难。新一轮国企改革鼓励国有资本入股民营经济。2015年1月至8月的数据清楚的看到,制造业的比重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民企准入房地产与虚拟经济中。因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增强制造业活力,应依靠国家力量推动自主研发。国有资本入股民营经济必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进一步发展加强制造业的科技化与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2]何炼成,赵增耀.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争论及演化趋势[J].学术研究,2000(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工商管理   企业研究   简政放权   财政部   新加坡   高效   国企改革   所有者   国企   国有企业   方向   政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