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企发展战略的展望

对国企发展战略的展望

从建立到如今,我国的国有企业http://wWw.LWlm.Com在不断地探索着自身发展之路。改革中也出现过大大小小的问题、走过弯路。直到今天,国企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科学、效率偏低等。

一 现阶段国企发展环境及问题分析

(一)内部环境及问题分析

从我国国企的行业分布来看,多数处于石油、通信等垄断行业。同时,由于其产品特殊性,替代产品生产也比较困难。国企面临的竞争威胁总体来看不大。在优越的环境中,反而易造成企业内部效率不高,管理混乱等现象。

1.管理决策方式不科学

中国国企的制度安排,使企业领导者缺乏一个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使其个体利益与企业利益特别是长期利益关系脱节,特别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多数国有企业采用典型的金字塔式的集权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决策采取领导拍板式权威决策。但大量的经营活动须靠下属公司、普通职员去操作,但他们都无权参与决策,也不用承担决策错误的责任。这就形成了决策者不了解详细情况,了解详细情况并具体操作实施的人员又无权参与决策的情况,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造成了决策的不科学、不规范,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2.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并不够彻底。目前,中国国企机构kN次过多、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国企从总公司到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几乎都分别担任着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职务,这种状况不利于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费用,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体制上的混乱导致决策混乱、管理不善,这种混乱不堪的状况严重了挫伤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国企都开展了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革新,但普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不足。在技术引进之后,没有充分地对引进技术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技术体系,从而使现阶段中国主要工业部门的技术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

另外,由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体制,技术成果常常并不成熟,其市场前景难以把握;企业也没有与其合作和开发的基础,即使接受了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成果。也难以把这些成果商业化。总之,国企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领导和示范作用。

(二)外部环境及问题分析

科技的进步和应用使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一些企业若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就会被淘汰;还导致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也使我国低廉劳动力的优势减弱;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演进,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国际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涉及到国家利益,因此企业间的竞争可能转化为国家利益与实力的比拼,政府会介入企业竞争之中,使企业竞争更具变数。

二 对国企发展战略的展望

(一)增强企业战略管理创新能力

中国国企面对的是统一、开放、竞争形势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际政治关系发展导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多极化、形势日益复杂化。因此,加强战略管理创新,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国企的必然选择。

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就是通过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对1日有的决策及决策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整合和流程再造,更好地执行,旨在规避风险、增强企业发展能力的企业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决策。这是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提高这一能力,国企管理层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维。尽快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定位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并促成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追求效益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国企实现战略管理创新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其次,要把创新真正渗透于管理过程中,进行企业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国企需要逐步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随着国企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管理日益复杂化,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形势的变化要求管理者提高反应速度。只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动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加快推进技术进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国企技术创新能力意义巨大。后金融危机时代,国企应该更深刻的认识到科技和发展创新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国企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构建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来发挥指导作用。就中国的具体国情来讲,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技术经济乃至社会体系刚刚构建的时候,构建国家层次的政策体系尤为重要。

2.提高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强化现有企业自身的融资功能,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体系。运用有限资金加大创新投入,优化技术创新的投资结构。同时,企业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使其能真正对企业发展有实际的促进作用。

3.技术人才短缺是国企创新能力差的重要因素。企业在现有技术能力基础上,可以以灵活的形式,吸收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增强企业科研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论文   工商管理   企业战略   国企   科研机构   技术创新   中国   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   混乱   竞争   能力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