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音乐课教学中的有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又有显著的区别。音乐以师生双方主动、积极的情感投入和互动的情感交流活动为主,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的目的。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音乐学习方式,虽已被音乐教师广泛接纳和普遍运用,但是如何利用新课程理论来指导音乐教学、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我认为可以在实践中做以下的尝试。

一、根据合作学习要点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分组,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每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不同方面的差异互补来获得竞争的公平性。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够得到提高。教学中坚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合作学习能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体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之一)《四季歌》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小组练习、小组评价、组间比赛、角色游戏活动等,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或由教师指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果更好。

二、营造合作的时空环境,开展合作学习

从小问题着手,开展不同规模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渐渐形成规范而有规模的合作组合。如在课堂教学的座位安排方面就可以跳出传统的秧田式结构,以6人小组为单位来安排座位,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这样非常有利于音乐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例如在七年级开展的竖笛器乐课上,进行5、6、7三个音阶的练习,教师打着相应的节拍让学生吹出对应的音,但集体练习完后,有很多学生在个人练习时会出现找不到音的情况。这时,可以利用6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同学互相帮助的优势,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找到音高和吹奏的方法,教师也有机会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小组间可以通过互相竞争的形式,把学习内容再进一步地加深和巩固。在小组表演中,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以此激发学习困难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样,通过营造合适的时空环境,就能使多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益,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三、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合作的形式

音乐课堂上可以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如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合作形式不同,所感受的信息也不一样,教师应该创设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氛围。

1.师师合作

不同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有一定的差异,即使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而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美国著名教育家嘎斯基在论及师师互动时指出:这种共同活动,不仅能减轻教师每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教师们会成为彼此观念上的神奇源泉。通过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思维、智慧上实现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友谊系列《友谊地久天长》一课时,不同的教师对友情的阐述、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整体设计等会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可以开展师师合作,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形成目标明确、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方法合理,教学程序实用、科学,环节设计重点突出、过度自然、层次清晰的共识教案。通过师师合作,教材把握到位,學情掌握到位,起点选择到位,前置作业到位,引导到位,反馈到位,反思到位,这种合作方式使每位教师均受益良多。

2.师生合作

新课程标准推崇一种开放的、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关系,而平等参与式和合作互补式是师生合作较为常用的合作方式。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两岸的歌时,我知道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学过《黄土高原》这一课,也大概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地形、风俗等知识,所以我就借故以自己的地理知识不是很好为由,让学生为我介绍黄河的起源地、经过的省份、最终的流向、黄河两岸不同的风土人情,逐渐引导他们说出当地的音调特点等。这节课以学生带领我跟着学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由此可见,课堂上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就能很好地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尽管教师在知识储备、欣赏经验、表现技能、艺术视野等方面优于学生,但不能担任独奏者的角色,而必须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认同、乐于接受并相信学生对音乐的见解,就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宗旨。

3.生生合作

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例如七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梨园奇葩(之一)《京剧》的前置作业是:请各个学习小组收集有关京剧的角色行当的知识,以书面材料、图片或视频等形式与全班同学一起学习和分享;然后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收集得最全面、最生动,并评选出优秀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一布置下去,各小组成员积极行动,为了争得小组的荣誉,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分工合作,努力地去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和发言,然后邀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发表意见、互相质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评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联系课本内容谈学习收获,加深体会。

四、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积极调控合作进程

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久而久之,组内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会互相影响,每个组员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小组合作过程容易偏离主题,这样的合作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避风港或吵闹街,既浪费时间,又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的合理评价很重要,应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否定。要让学生间接感到自己与他人(组)的距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起到明确方向的作用。

结束语:音乐

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师生双方主动、积极的情感投入和互动的情感交流活动为主,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黄土高原   黄河   音乐课   美育   师生   有效性   小组   形式   方式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