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朗读歌词的思考

歌词是指一首歌曲中的文词部分,和旋律相辅相成,合之称为歌曲。歌词与歌曲,绝大多数都能互相配合,成为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艺术作品。由于歌词大多数都是押韵的,因此亦属韵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歌曲是歌词与音乐的结合,是音乐的基础,所以一首歌曲好不好听,歌词是很重要的。每一首歌词都是歌曲内容的具体表现,有丰富的情感积累。在课堂教学中,要先让学生认真地朗读几遍歌词,让他们彻底理解歌词的意思,这首歌才教得有意义,才是真正完成了教学目标。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熟悉歌词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识字量少,难免歌词里会有些字不认识。所以在学歌曲之前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带领学生多读多认,让他们把生字学会,并能把歌词熟练地朗读出来,不会影响然后的演唱。

例如,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二课里,有一首《其多列》,歌词有三段,1.其多列,其多列,上山坡去拣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其多列,其多列。2.其多列,其多列,大路旁的小树叶,随风吹动随风扬,其多列,其多列。3.其多列,其多列,彩色书包背身上,高高兴兴上学去,其多列,其多列。这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名《其多列》是哈尼语快快来的意思。这首歌歌词很多,速度又很快,而且里面有很多比较难的字,有坡,拣,砍,筒,随等,教师一定要认真地教学生认识这些生字,反复带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生会读这些歌词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里,第七大课里的《快乐的小笛子》是一首俄罗斯儿歌,整整两大段歌词,也有很多较难的字,像嘟,划,翅膀等。这首歌的难点是歌词多、节奏快,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必须耐心地带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多朗读歌词,解决了歌词问题,才能更好地演唱。

二、提高学生的朗读韵律感,熟悉节奏

在朗读前,教师最好先带领学生们读几遍,可以根据节奏有感情地朗读,为接下去的演唱做好铺垫。例如,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六课《小蜻蜓》,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這首歌歌词比较简单,但速度却特别慢,学生唱不了这么慢。所以在朗读歌词时,速度就要放得比较慢。有些字在读的时候还需要拖音,像第一句,小蜻蜓是益虫,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但在朗读节奏上就必须跟着音乐节奏一样,小一蜻蜓是一益虫。在读的时候就把握好这种节奏感,等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节奏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还有歌曲里有很多休止符,在朗读的时候就要和学生讲清楚,碰上休止符就停,闭上嘴巴,休息一会儿。如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三课里,有一首歌名是《同唱一首歌》,谱子里有四个四分休止符,等于整首曲子就需要停顿四次。教师在朗读的时候就让学生认真听清楚,教师每次都在哪个字读完后停了一会儿。歌词:小冬木,小卓玛(停),小古力,小莲花(停),从小同唱一首歌,亲爱的祖国(停)像呀(停)像妈妈。让学生按这个节奏多读几遍歌词,演唱时碰到休止符,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知道要停顿一会儿了。

三、提高学生的感情表达能力,熟悉歌曲

由于歌词表达了歌曲的宗旨和灵魂,阐述了一首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因此唱歌不仅仅只是把歌词唱出来,还需要演唱者有感情地把歌词表现出来。以情动人并恰好抵达人柔软的内心,才是真正在唱歌。

教师在朗读歌词前最好把歌词内容和意思讲一讲,让学生理解透歌词意思,才能更好地演唱。例如,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三课,大课题是祖国您好,其中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生最喜欢演唱。歌词也是简单押韵,朗朗上口: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教师先可以提问:咱们国家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觉得国旗真美丽呢?小朋友们是怎么表达对国旗的热爱的?然后和学生讲解清楚,这是我们自己祖国的国旗,每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更要热爱和保护好祖国的国旗。在朗读的时候,教师也要提示学生精神饱满,字正腔圆地朗读这首歌词,彻底熟悉了歌词,学生演唱这首歌曲时就会很有感情。

朗读好歌词是学好歌曲演唱的基础,在低段的时候把学生的音乐基础打牢固,才能为以后高段的音乐课程做好准备,更好地升华学生的音乐素养。从理解歌词、朗读歌词人手,置身于歌曲情境之中,就能融情于心,达情于声,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地歌唱生活、歌唱家乡、歌唱祖国、歌唱一切真挚的情感、歌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益虫   歌词   休止符   上册   国旗   祖国   节奏   教师   小学   学生   歌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