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视野下宛梆艺术的语境解读

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南阳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后期,豫剧逐渐兴起,加之其他原因,导致曾经风靡一时的宛梆艺术逐渐衰萎,只剩下内乡县一家国有宛梆专业剧团还在艰难地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火种。为了保护这门传统戏曲艺术,国家在2006年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引起了广大专家和学者对这一传统艺术的重视。本文中笔者将对宛梆的礼俗语境、学术语境和开发语境进行解读,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宛梆艺术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宛梆艺术的礼俗语境解读

宛梆艺术兴盛于清朝中叶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宛梆艺术是豫西南、鄂西北及陕南的主要流布剧种。随着历史的发展,宛梆艺术的流布范围最终局限在以南阳盆地为主的区域中,传播空间狭窄,加上其草根属性,少有文人学士对其进行加工和提升,因此宛梆艺术主要依托于南阳的礼俗传统而存在,礼俗语境是其生存本源。

南阳地区的礼俗传统主要存在于南阳地区的农村、山区等乡村地带。在这些民俗礼仪中,既有社会参与性质的传统庙会、信仰祭拜等,又有属于小众群体的红白喜事、祝寿、祭祖等民间礼俗。这些乡村礼俗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仪式组成部分和娱乐组成部分。尽管各地庙会期间通常都请戏班演社戏,民间许多祭神仪式也请戏班演出酬神戏,但其中的戏曲是独立的演出形式,和仪式表演没有直接关联。在乡村礼俗中,宛梆艺术主要参与在娱乐组成部分。当地人在礼俗仪式中乐于邀请宛梆艺人进行表演。通过当地百姓熟悉的戏曲增强礼俗仪式的隆重程度和规模。而宛梆艺术参与到这种礼俗活动中,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酬神祝祷还愿祭祖祈福等各种礼俗的名义外衣。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和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礼俗发生了改变,其表现形式具有了娱乐性,因而在今天宛梆艺术更多地体现出了娱民功能。

二、宛梆艺术的学术语境解读

南阳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这里既有秦文化的阳刚旷达,又有中原文化的正统平和,还有楚文化的流畅清新。其周围多山,呈盆地地形,自古相对封闭,变革元素流入较为缓慢,文化环境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性。宛梆艺术正是对这里世态风俗、信仰结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认知观念等的艺术体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所指出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予以承认和肯定。基于这种意义,宛梆艺术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学术探索,形成了其学术语境。

从1956年开始,在当时的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由南阳地区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对宛梆艺术的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对代表性剧目进行录制,为后来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2006年宛梆艺术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后,对其研究更成为我国文化价值建设中的必要课题。研究者以学术文章、理论著作、科研项目等各种形式对宛梆艺术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理论层面来解析宛梆艺术的学术价值,发掘其文化价值,强调其生存价值。

三、宛梆艺术的开发语境解读

宛梆艺术的开发与利用表现在实用和实效的价值需求方面,后工业化时代中,文化已经演变成为商品化存在、工业化量产、信息化传播的形式。在此环境中,非遗文化保持自身文化品性的同时,要争取与时代语境结合。在避免现代式开发对非遗文化建设性破坏的前提下,找出其本身最为恰当可行的开发方式,从经济层面体现其价值,惟其如此,才能赋予非遗文化时代的活力。

对宛梆艺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前提下,应对其经济价值综合开发,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时代背景下为这种古老的地方剧种注入新活力。宛梆艺术产生于南阳地方文化中,在该地区有着较好的社会认可度,是开发其经济价值的社会基础。注重宛梆艺术与南阳特色的经济项目相结合,利用特色经济,做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代结合,是对非物质文化现代化传承的方式之一。南阳有张仲景医药文化、玉石文化,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张仲景医药节玉雕节、暨经贸洽谈会,号称两节一会。每届都会有一些文化演出活动来助兴,宛梆艺术可以借机在开幕晚会或以其他方式向与会宾客展示其艺术魅力,并在这种商贸环境中谋求其商业价值的合理实现。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地旅游文化资源,做好其与地方戏曲的有机结合,如在内乡县衙的旅游景区内植入内乡宛梆艺术的实景戏曲表演,以增加文化旅游的内涵,实现宛梆艺术与旅游资源的项目合作,获取良好的经济收益。

总之,对宛梆艺术的认识和研究要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来理解,更要立足于时代,以开阔的视野来对艺术的本体价值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宛梆艺术的生存状态,认识宛梆艺术的构成体系,形成更成熟、完善的针对宛梆艺术的非遗保护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电视电影   语境   遗文   南阳   艺术   礼俗   戏曲   视野   传统   价值   文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