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看阶梯式发展观的意义

1991年,朱训在自己长期从事的矿产勘查领域,发现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论及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不能完全反映矿产勘查过程中的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的关系。他认为,矿产勘查过程中的普查、详查、勘探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逐步提升勘查深度的过程,人们对矿产地质情况的认识也随之如攀登阶梯似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逐步提高,于是首次提出了阶梯式发展理论。自1991年提出阶梯式发展理论观点以来的20年间,朱训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观察与研究,无论是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还是人类的认识运动,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运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都具有阶梯式发展的特性。2012年,朱训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阶梯式发展,认为阶梯式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和人类认识运动的重要形式,阶梯式发展对人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从阶梯式发展的内涵、哲学创新和方法论等方面论述阶梯式发展是客观事物发展的科学方式。

一、阶梯式发展的内涵与形式

阶梯式发展的内涵是指客观事物发展具有随时间从一个台阶前进到另一个台阶的属性。阶梯式发展的这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唯物辩证法,即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种属性在客观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的主观认识中广泛存在。阶梯式发展观认为,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紧密相连而又具有不同质的若干个阶段组成的,每个阶段内部都是量的积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阶梯式发展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形式形似爬楼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曲折的向前发展,台阶内部可能是爬坡似地平缓向前发展,也可能是波浪式的向前发展。

第二种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形式形似下楼梯一样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向前发展,即与第一种形式相反方向的形式(如蛟龙号下潜深度及其认识)。这两种形式的阶梯式发展除在方向上不同外,其共同的规律都是质量互变的过程,是一个在不平衡性下曲折向前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阶梯式发展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阶梯式发展的客观性

阶梯式发展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决定了它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存在客观物质实在性的反映。客观存在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虽然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但并不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对主体而言是客体,因而也是客观存在的。阶梯式发展是对客观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一种反映。它既不是人生来具有的,也不是人凭空想象出来的。无论是人类社会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工程建设、人才培养,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爬楼梯、登山、以及阶梯电价、阶梯水价、阶梯气价,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头脑里,经过人的理性思维,从而总结出客观事物呈阶梯式发展这一客观存在的规律,即阶梯式发展是一种客观存在。

阶梯式发展是一条客观规律,其规律性体现了它的客观性。马克思哲学的规律论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对社会本质、历史规律的揭示,是对人自身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的揭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既然是人对客观事物发展情况的正确认识,那就离不开客观事物。人不可能与客观事物不发生联系而独立地获得对事物规律的正确认识。所以,规律要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规律也具有客观性。例如,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封建专制思想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的客观存在指的就是一种意识现象,就是规律。中国哲学中的理在事中,强调的就是规律乃是人之实事中的理。阶梯式发展作为事物运动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既符合规律的内涵,又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

2.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这体现了规律的普遍性。阶梯式发展作为规律的一种,其存在范围和适用范围也具有普遍性。

(1)自然界普遍存在阶梯式发展。地球的发展演化十分曲折、复杂,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呈阶梯式发展的。现在有关地球形成的一个比较公认的科学解释就是在约66亿年前银河系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发生后经过一系列运动,在约50亿年前尘埃星云收缩,重的物质向内收缩,轻的物质向外飘逸,经过长时间的运动发展形成行星,在46亿年前时基本形成地球。66亿年前到50亿年前,再到46亿年前总体呈现阶梯式向前发展。地球形成过程中,经历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前发展。地球的形成在每迈上一个台阶之前,只不过是在一个相对平缓的平台上运动发展。地球运动的每一次飞跃,都给地壳带来质的变化,使地球的发展呈现出前进性的不同阶段,即阶梯式发展。

化石层序率形象地呈现出阶梯式发展。化石和化石层序率是地质学中研究地球相对年龄的一个重要依据。生物的进化由低级到高级,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根据这些化石可以推断产出这些化石的地层年代。人们根据生物化石的演化,建立了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化石层序率中所讲的化石,在地层中可能是垂直分布的,但这些化石的演化却是低级生物向高级生物的阶梯式发展。这一点是被科学实验和生物进化所证实的。

许多矿产的分布呈阶梯式分布。如江西赣南钨矿成矿的五层楼现象和山东胶东地区金矿阶梯式成矿都具有阶梯式发展的特点。从这些实例中可以看出,阶梯式发展在自然界不是孤立的、零星的现象,而是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

(2)人类社会普遍存在阶梯式发展。从宏观层面看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对社会形态的阶段进行了划分,但是无论哪种划分,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呈现出向前的阶梯式发展。如,马克思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这三个社会形态虽然每个形态都持续了漫长的时间,但是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演变都是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马克思还从经济政治发展的角度论证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社会发展规律。这种从一种较为低级社会形态上升为另一种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呈现出阶梯式发展。在这些社会形态中,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从产生到成熟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即从资本主义生产起点的协作阶段开始(15世纪-16世纪中叶),到工场手工业阶段(16世纪中叶-18世纪末叶),再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这几个阶段依次前进,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阶梯式发展的特点。

(3)对自然界和社会领域认识普遍呈阶梯式发展。对自然界的认识呈阶梯式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呈阶梯式发展。自然科学就是研究自然界不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自然科学基本上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古代时期从远古到巧世纪。这一时期从原始人开始认识火,到掌握基本农业、畜牧业知识,再到总结出数学、天文、医学知识等等。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主要是人对自然界的一些零星的初步认识。近代时期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细化为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地学、生物学、生理学、天文学、热力学等非常专业的自然科学门类。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由零星的初步认识飞跃到了逐步能够把握自然界存在的一些客观规律。现代时期从19世纪末至今。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步深入到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等。这些学科的出现和发展,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完整、系统,对自然界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的台阶。对社会领域认识的阶梯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职能的认识,就经历了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从一个台阶迈向一个新台阶的认识历程。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角色被淡化。改革开放后,全能型政府与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不相适应。由于对市场经济体制性质及演进过程中的风险缺乏相应的充分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政府改革只能在摸索中前进,这使得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轨迹呈现阶梯状态。在改革初期,我们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由统治型政府转变为管理型政府的理念。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政府职能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我国对政府职能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是人们对社会领域的认识呈阶梯式发展的又一案例。

(4)其他领域普遍存在阶梯式发展。在教育领域,人接受的教育呈阶梯式发展。通常要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阶段。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人们创设了诸如阶梯式教学、阶梯式阅读、阶梯式培训等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教育学家程鸿勋创立的阶梯教育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有序的,青少年的进步、成长,超越、创新、发展也应该是有序的,应该是既有渐进又有飞跃的阶梯式发展。美世在培训提升领导力教材中编制了领导力发展阶梯理论,该理论认为在领导职业生涯中需要面对六个转折,即六个阶梯,领导力阶梯不是简单的垂直上升的圆柱体,领导力在一个阶段的成功发展可以增加下一阶段的成功的可能性。在工程领域,工程活动呈阶梯式发展。人们进行的工程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工程理念和决策工程规划和设计工程实施工程运行和评估工程更新与改造这五个基本阶段。这五个阶段既互相联系,又向前发展,通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完成整个工程,形象地体现了工程活动呈阶梯式发展。在农业领域,从古代到现在,农作物产量无论是在单产还是总量上总体上也呈阶梯式发展。还有其他领域,诸如商品价格、产品质量、工作职务、工作等级等领域都存在阶梯式发展。

三、阶梯式发展观的哲学意义

阶梯式发展观向人们揭示了己经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阶梯式发展是客观事物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能够促进人的思维和工作方法的科学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阶梯式发展观在哲学层面的科学性为人们正确地认识、科学地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趋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和新的理论指导。

1.阶梯式发展观的认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阶梯式发展形式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论及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这两种事物发展形式相比较,阶梯式发展观的创新在于阶梯式发展总体上是向上或向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前进,没有螺旋式上升的重复性复归阶梯式发展在台阶内部或台阶与台阶之间存在波浪式波动,但阶梯式发展整体上不会存在一上一下的波峰和波谷阶梯式发展也如同螺旋式上升是无限的,但是阶梯式发展是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台阶时即新的认识出现时,原有性质的原有的阶梯式发展就将停滞甚至停止,而同时新的台阶将在原有台阶内部萌生,并再次以另一种性质的发展呈阶梯式向前发展。这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说是一个创新。

阶梯式发展观是关于阶梯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不是一个科学的认识呢?这就要让阶梯式发展观回到实践中来。阶梯式发展观作为一种对客观实在的认识,一种新的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必然要在实践中检验这一新思维的正确性。

阶梯式发展观要作为人的一种科学认识,它就要符合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即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事实上,我们在许多方面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和实践着阶梯式发展观。如,就社会主义建设宏观布局来说,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个建设布局,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的宏观布局。这种布局的深化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认识上都呈现了阶梯式发展。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是阶梯式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又一个典型案例。还有,日常生活中阶梯式电价、水价、气价又是一客观实例。阶梯式发展观在电价、水价、气价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了节约资源意识,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转变了发展方式,还能够合理的保障不同收入群众的利益。这说明阶梯式发展观在实践应用中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述举例不是一个孤证,在人类社会中还存在很多这样的实证。在本文论述阶梯式发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中论述的实例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人们把这种客观存在经过理性思维分析整理出来之后,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导着客观事物的发展,验证着阶梯式发展观的科学性和可实践性。

阶梯式发展形式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实践性表明阶梯式发展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科学发展方式的一种理性思维,科学地揭示了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是一种正确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阶梯式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具有的随时间从一个台阶前进到另一个台阶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们在实践中要掌握客观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这一方法论。这个方法论除了要求人们不仅要认识到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还要求人们对这一过程进行科学的划分,并把握好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即发展的目标、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发展的趋势。阶梯式发展观能够促进人们的思维和工作方法的科学化,为人们促进客观事物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方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阶梯式发展观这一方法论在现实社会的众多方面都在实践着。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一预设的经济指标,经常会通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再在中长期规划中又划分若干个紧密相联的时期来实现。用阶梯式发展观来看,中长期规划就是大阶段、大台阶,若干个时期就是小阶段、小台阶,中长期规划就是通过这些小阶段一步一个台阶的向前推进来实现。又如,在人们生活中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分成若干个小阶段一步一个台阶来实现。按照这一新的方法论来推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既能保障发展的科学性,也能验证这一方法论的科学性。

在阶梯式发展中也会出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跨越式发展是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又一种形式,但相对阶梯式发展来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阶梯式发展的一部分。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有条件的,即可以通过创造各种主客观条件缩短台阶间的距离,实现有限度的跨越。但是阶梯式发展观为人们提供了事物在一般情况下,阶段是不可跨越的方法论。正如党的十三大报告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又如,在美世的领导力发展阶梯理论中也同样强调在领导力培养过程中如果跳过每一阶段或是在某一水平未充分发展,则必将阻碍下一阶段的成功。

阶段不可逾越这一方法论要求人们不要不顾主客观条件就试图省略和跨越阶段的做法,都会违背客观规律,在认识和实践中出现盲目性和偏差。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讲的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而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使客观事物的发展失去科学性,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0世纪50年代人们不顾现实条件不切实际地跨越历史阶段去搞大跃进,企求早日吃上共产主义大锅饭,最终遭受严重挫折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结语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发现、掌握、顺应、利用客观规律的历史。人们通过许多科学的方式方法己经发现、揭示和证明了许许多多的事物内在规律。阶梯式发展观就是这样一条规律。通过对阶梯式发展本身具有的客观性、普遍性、实践性来看,阶梯式发展观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客观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的科学方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从认识论、方法论角度讲,阶梯式发展观可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为人的实践提供一种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发展观   方法论   自然界   阶梯   台阶   客观   事物   规律   哲学   意义   阶段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