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醉《论语杂解》的理学特色

游酢( 10531123) ,字定夫,号广平,又号廌山,北宋建阳( 今福建省建阳市) 人。曾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历任萧山县尉、太学录、太常博士、颍昌府学教授、监察御史等职,也曾出知和州、汉阳军、舒州、濠州等地。所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文集》等。其中《论语杂解》是游氏诠释《论语》的代表作,具有鲜明的理学特色,体现了游酢的理学思想。

作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游酢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在二程处,理本体有不同称法。他们说: 天者,理也。此理,天命也。顺而循之,则道也。 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 理便是天道也。可见,天、理、道、天命、天道五者是同等概念。游酢同二程一样,在涉及宇宙本原的问题上,也以道、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第一,游酢指出,道如同天一样具有惟一性和永恒性。在游酢看来,道就是天,道者,天也。它是惟一的,夫道一而已矣。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无往而非一,此至人所以无己。在这里,游氏借用《庄子齐物论》、《庄子逍遥游》之言指出,宇宙间虽有一物与万物、个体与整体的对立与统一,但从道的角度而言,它们之间没有差别,是统一的整体,所以说天地间只有一个道。修养境界高的人,能够达到与道为一,忘却自己。由于道惟一,所以它是恒常的、不变的,惟一则无变,此道之大常。道的本性就在于恒常不变。游酢进而指出,这个具有本体意义的道,是无形的、抽象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普遍的、无形的、抽象的东西都属于形而上的道,而物质的、有形的东西则属于形而下的器。它无有边际,无处不在,盖道无方也,反而观之则无己,泛而观之则无物。道分布于天地万物之间,人和万物身上都体现着道,具体表现为道人合一和道物合一。在游氏看来,道生万物,人伦之善也与之有关。他说: 盖道之在天地,则播五行于四时,百物生焉,无非善者也,无恶也,故曰继之者善也。道在天地之间播散五行之气于四时,万物由此而生,善性由此而得。如此一来,游氏就确立了人伦道德的本体论依据。

二、《论语杂解》中的心性论思想

心性论是宋代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心之本体、人性论和气禀说等内容。二程对以上问题多有论述,受其影响,在《论语杂解》中,游酢也阐发了自己的心性论思想。

游酢论述了心之本体。在论述心性论时,游酢首先将心分为肉体之心与哲学之心,指出:理也,义也,人心之所同然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心所同然者而已。学而时习之,则心之所同然者得矣,此其所以说也。故曰: 理义之说我心,犹刍豢之说我口。今试以吾平居之学验之,若时习于礼,则外貌无斯须不庄不敬; 时习于乐,则中心无斯须不和不乐。无斯须不庄不敬,则慢易之心无自而入,而本心之敬得矣; 无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无自而入,而本心之和得矣。其中的本心指哲学之心,即天生的善性,而其他句中之心指的是肉体之心。在游酢看来,求学主要是追求内心相同的东西,学习后不断地演习,就会得到内心相同的东西。如果我们平时经常演习礼乐,则内心和乐、外表庄敬,就不会产生慢易之心、鄙诈之心,天性就会和谐。

三、《论语杂解》中的修养工夫论思想

游酢通过对《论语》的诠释,力图阐明儒学道德修养的心性工夫路径,从而彰显理学的实践意义和话语转换。在《论语杂解》中,游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修养工夫的方法和路径作了论述。

正心是儒家学者尤其是宋代儒者的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谓使人心归向于正。游酢在诠释哀公问弟子章时,指出: 不迁怒者,怒适其可而止,无溢怒之气也。《传》所谓室于怒而市于色者,迁其怒之甚者也。不迁怒,则发而中节矣。喜怒哀乐,不可无也,每思要发皆中节之为难耳。文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则何恶于怒哉? 《记》曰: 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今至于不迁怒,则于正心之学,可谓自强矣。不贰过者,一念少差,而觉之早,不复见之行事也。盖惟圣人能寂然不动,故无过,颜子能非礼勿动而已。故或有不善始萌于中,而不及复行,是其过在心,而行不贰焉,则于修身之学,可谓自强矣。正心以修身,自强而不息,此孔子所谓好学,而颜子所以三月不违仁也。只有正心,才能不迁怒、不贰过,才能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才能将不善扼杀在萌芽状态。

综上可见,在《论语杂解》中,游酢不仅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二程的学说,而且其观点还对后世学者产生了很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方面,在本体论上,他既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人间的秩序和原则,又将理看做天地万物的规律和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在心性论上,他既将心之未发视为心之本体,又将性、善与道联系起来。在修养工夫论上,他既提出了正心、主敬、日省的修德方法,又提出了主忠信的进德路径。另一方面,游酢的学说对朱熹有所启发。关于这一点,清人方宗诚曾这样论述: 自二程夫子起,始独得于章句笺疏之外,而见圣贤立言之本心。先生( 指游酢) 及同门诸子,互有以发明之,于是经之大体大用始著。朱子继起,乃合汉唐之训诂,宋诸儒之义理,择之极其精,语之极其详,由是对圣贤之精义始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布帛菽粟之切于人生日用而不可离。譬之农焉,朱子则陈列修治而为之疆畎者也。然非始有既勤敷菑如先生( 指游酢) 辈者,则朱子一人,又岂易芟柞而耕获也哉。正是游酢的既勤敷菑才成就了朱子的芟柞而耕获,这一点很明显地体现在朱熹的《论语集注》中。在书中,朱熹对游酢的观点多有继承和创新,如在君子不重和人而不仁章中,朱熹两次引用了游氏的观点来阐明自己的学说,从中不难看出游酢的理学思想对朱熹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论语   正心   理学   本心   朱熹   心性   本体   惟一   万物   特色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