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开源破局基础软件发展

由于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较为薄弱,多年来,在国外主流基础软件形成的技术、知识产权、市场等多重壁垒限制下,我国基础软件发展一直处于弱势。通过开放式开源来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是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重要路径。

开放式开源主要是相对封闭式开源而言,正如Linux开源一样,所有用户均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免费获取,并且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码,能够充分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支持开发者自由开发、修改、测试自己的软件,获得开源性、共享、自由等特征,为软件开发提供高度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一、开放式开源能够有效保障基础软件安全发展

当前在国内外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环境下,发展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严格来讲,“自主”并不一定“可控”,尤其是“封闭式”的自主更难以达到这一目标。例如,Linux在刚开始应用的时候,曾被认为是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但随着应用不断普及和深入,其遭受的安全攻击呈现日趋上升的态势。由此可见,“封闭式”的自主只有在产品没有影响力的萌芽阶段或许有效,一旦产品得到认可和大规模的推广,就必然存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通过钻研、发现并利用产品漏洞,从而获取更多不正当的利益。因此,单纯依托某家或某几家企业的“封闭式”基础软件研发模式其实并不安全可控,所研发出的软件一旦普及应用,漏洞就必然会被发现,随之引发的安全威胁甚至会超越现有商业化基础软件。惟有像Linux一样实现开放式开源,才能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发现和暴露漏洞,也才能在更短时间内修补漏洞,更快地提高基础软件的安全性。

二、开放式开源能够有效降低入门门槛,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在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大多数组织机构通过开源工具来构建云计算基本架构,通常采用OpenNebula来打造私有云,可以避免使用商业软件而支付高额的授权许可费。另外,开放式开源软件本身可以允许高度定制化,技术提供商正是基于这一特征,打造差异化的云服务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例如荷兰超级计算中心SARA的高性能云基础设施就是基于开源软件来构建的,已经能够实现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海量数据仓库、分布式计算框架、集群管理、云存储系统、弹性计算系统、并行数据挖掘工具等关键功能,为特定细分市场提供新的云计算商业模式,很好地满足了行业客户的需求。

三、开放式开源能够有效提升基础软件的灵活性、互操作性以及质量

一是开放式开源软件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决策并通过软件来实现既定目标,同时可以结合具体需求让全球范围内的开发人员和用户社区来共同帮助。二是开放式开源软件能够比专有软件更好地遵守开放标准,能够增强与其他企业、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互操作性,不再受到专有数据格式的限制。三是开放式开源软件能够更加贴近用户需求,提升软件的质量和水平。用户能够参与开源软件的开发,使得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创造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开放式开源软件的开发过程是众多开发人员和用户共同努力,不断改善和优化的过程,这些产品的创新和功能都将有所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   开放式   基础   软件   分布式   封闭式   灵活性   漏洞   可控   需求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