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视角“网红经济”出现的原因与本质

摘要: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网红经济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升级空间。网红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营销价值,网红经济是价值观资本化的现象,是对主流话语的消解,是新媒体领域非常重要的表征,也是互联网环境下虚拟经济形态释放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各个维度继续深入研究,以期推动网红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红经济 消费主义 媒介文化

美国文化理论家雷德里克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指出 :文化已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在今天看来,网络文化也难逃被再生产的命运。网红经济不得不说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媒介文化现象。目前,国内对网红经济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第一,从文化分析角度分析网红经济

的生成机制,例如《美丽的谎言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网红经济批判》。第二,探讨网红经济的商业运营模式,例如《社群时代下基于网红经济的新型商业模式的思考》,鲜少有基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对网红经济进行文化本质的深入探讨。所以,笔者将从消费主义视角,深入分析网红经济出现的原因,理清网红经济的文化资本实质。

消费主义与网红经济

1. 消费符号化

布西雅等人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对网红消费结果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消费逐渐成为符号化活动。一旦成为消费商品,商品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符号。消费也越来越脱离物质实体,而是建立在追求区别的文化商品拜物教中,在网红所设置的文化场域中进行不自觉地消费和再生产。网红经济便是典型。

就网红经济而言,要探讨的核心主体便是网红。自媒体和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消费对象和消费结果逐渐分离。人们更乐意沉浸在这种文化商品的象征意涵中,根据自己的社会阶层对象征意涵进行重新建构和符号表征。网红在网络中以符号的形式存在,以个性颠覆猎奇快感等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为符号,在虚拟世界中横冲直撞。对于网红千篇一律的整容脸,受众可以忽视。受众在乎的是在消费过程中获得快感,而这些快感在消费之后会快速地消失。

费瑟斯通认为 :人们消费时会伴随着情感、快乐、梦想及欲望等方面的满足感。例如,网红 PAPI 酱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的个人标签、独特的调侃话语模式等个人识别系统俨然成为一种符号,被受众愉悦地消费。消费实质上就是一种符号消费。网红价值的兑现,实质上属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网红的身体和言论为被消费的文化资本,其通过社交媒体的自发售卖获得受众的注意力资源,进而获得广泛的关注和知名度,实质上还是这个阶层所代表的文化资本在起决定作用。这中间,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实际上在互相转化。而在不同情境下,这两种资本博弈的过程,也是建构其所代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阶层的过程。

从这层意义上讲,网红经济的发展遵循了约翰费斯克两种经济理论(两种经济理论即指费斯克的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理论)。费斯克指出 :文化商品在这两种经济领域中流通,金融经济流通的是金钱,表征统治的力量,文化经济流通的是意义和快感,显示了消费者的解码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众文化就是一个符号的战场,这种符号的实质便是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交错融成的一个文化场域。只有不同社会阶层在同一个文化场域中时,象征意涵的符号才会出现,也才会使此种对话成为可能。

2. 快感消费

新浪微博主办的 2016年超级红人节盛典中,22 名获奖的红人里,女性占九成,且每人都有淘宝店铺,经营领域集中在衣服和美妆。而这些网红在盛典上的亮相,引发了围观网友的质疑和吐槽,不少热心网友更是将这些网红的微博照片与现场照片进行比对,这些比对图文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首。

这不禁让笔者想到,从以丑为美的网红凤姐芙蓉姐姐、引领时尚的 TOP 级网红店主张大奕雪梨,到以美貌和才华于一身而火爆一时的 PAPI 酱等,内外兼修式的段子手网红成为商品被快速消费着。显而易见,从 Web1.0 时代到 Web3.0 时代,网红也在不断进化,受众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管怎样,这些女性网红进入公众视野,愿意被注意和被消费。似乎唯有此,网红的概念才可以真正成立。而这些网红们,依然无法脱逃资本运作的建构。鲍德里亚清晰地指出 :后现代社会,美的身体得到充分展示,大大满足了视觉对身体的渴望与消费。女性身体的社会建构,是属于女性处于整个父权社会中所受到的隐性规训和凝视,是隐藏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

3. 主流话语权

鲍德里亚指出 :后现代社会的消费具有了一种不同于现代消费的特殊性质,即从需求到欲望的转变,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从功用消费到意义消费的转变,他用符号消费文化来表征。而玛丽道格拉斯提出的消费的文化意义预示着,消费不仅仅是以物质的方式来满足需求,还作为一种文化实践而存在。网红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在对其的消费过程中,伴随着文化意义的流通及传递。

网红文化的产生得益于后现代语境下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网红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解释,对于网红的文化消费体现的是自我个性的完全实现和表达。例如,PAPI 酱的话语模式就是对主流话语的消解。有统计显示,73% 的网红受众属于 19 岁以下的青少年,而他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青少年成长中本身就伴随着本能的欲求、心理需要和归属认定。这正是其成为网红文化消费主力的原因所在。

对于网红文化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对女性网红以身体为资本的消费,包括夸张表演、颜值外貌、时尚品位等视觉文化消费 ;第二,对网红制造的段子、歌舞等技能的娱乐性消费 ;第三,对网红的价值观和文化意义的认同性消费 ;第四,对以网红为对象的广告、节目等实际或虚拟的冲动性消费。这几种消费样态,都伴随着文化意义的传播和流通。在资本操控的网红经济下,网红传播的内容已显得无关紧要,人们更关心的是传播的方式、渠道以及其带来的经济收益。而网红最终只是一种被过度包装的商品,像商品一样被无限复制。

网红经济产业链的实质

1. 社交媒体的赋权

网红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核心便是网红这一主体,而网红最开始的传播路径便是社交平台。例如,微博、微信、贴吧等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网红经济就是网红通过在各类社交平台走红而拥有大量粉丝,形成强大的社群,以此为资本,一方面与实体供应链提供商联合,另一方面与电商平台联手,获得经济效益。而关键是,网红如何走红网络。这一核心要件便催生出了网红经纪公司。由此,网红经济产业链形成。网红经济产业链的上游是社交媒体。网红经济模式下,社交媒体赋予粉丝浏览、点赞、评论、转发甚至直接参与商品生产环节的权利,而其粉丝数、点赞数、转发数等,实质上就是一种用户再次生产内容的过程。

这种信息资本俨然成为今天资本市场青睐的最佳资本形态。信息资本主义通过非货币化与契约化的义务劳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自发、自愿贡献其隐形劳动,这种自发能动性的提升,则带来了令人着迷的自由。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粉丝看似无意识地消遣玩乐,是网红最乐见的。网红们希望被时刻围观,以此来定义红的程度,这俨然已经成为资本市场考量资本的重要砝码。而粉丝们乐此不疲,他们的个体劳动顺带着连同个人信息被量化打包出卖给广告商,直接转化为店铺购买力,这无异于资本的原始积累。网红无所不用其极地圈粉,粉丝们在消费的同时沦为被销售与被剥削的对象,成为义务数字劳工。

2. 明星化运作

网红嫁接电商平台实现个人知名度变现的过程中,越来越走向明星化运作路线。随即,网红经纪公司应运而生。网红经纪公司签约网红,帮助其进行营销,迎合受众需求,必要时雇佣买手,不断增加网红在社交媒体的曝光度,持续运营粉丝团体并扩大其规模。粉丝团体规模的大小关乎网红知名度,更关乎资本的循环运作和变现。

网红经济何去何从

1. 警惕网红经济的美丽陷阱

网红一旦发展成网红经济,便无法逃脱赤裸裸的资本逻辑。在这种资本逻辑运作模式下,网红关注的无外乎是如何吸引受众眼球、如何让受众买单。正如郝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所言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在社会化媒介浪潮下,人们热衷吐槽,热衷猎奇,渐渐失去了深入思考的能力,越来越沉迷于媒介所营造的虚假环境中。

2. 坚持内容为王

不可否认,走红的网红皆能提供吸引注意力的内容产品。有了内容,即作为一种商品出卖的内容,才能长期吸引粉丝对其进行再生产,才能将自身优势转换为商业价值。

与其他传播要素相比,内容最为重要。内容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原料和产品,也是资本变现的来源。不管现在网红经济呈现出多么繁盛的景象,从网红的角度来讲,仍然要坚持内容为王。毕竟,网红作为传播者,其所传播的内容也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价值观。

网红经济到底该何去何从?对这个话题,学界有过许多探讨。笔者认为网红经济生长于网络、借力于网络,最终也要回归于网络。网红经济是一种虚拟的经济形态,必须根植于传统实体经济才能有长足的发展空间。一种经济形态的成熟绝对不是靠颜值、靠戏谑、靠低节操、靠吐槽,这些只是营销手段。所以,在网红经济中,资本也不可太任性。

网红经济的长效发展有赖于传统的实体经济

网红应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导向。网红可以利用自身在互联网中的影响力,与不同行业跨界融合,形成制造业 + 网红旅游业 + 网红等经济形态。实体经济是利国利民之本,而借力网红的影响力,形成合力,能够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结 语

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网红经济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升级空间。网红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营销价值,网红经济是价值观资本化的现象,是对主流话语的消解,是新媒体领域非常重要的表征,也是互联网环境下虚拟经济形态释放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各个维度继续深入研究,以期推动网红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经济   表征   受众   社交   视角   符号   本质   资本   主义   原因   媒体   商品   内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