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庆动漫产业发展与本土文化传承的关系

摘 要:相较于欧美与日韩动漫,由于现有的中国动漫作品的民族特性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足。本文旨在立足重庆研究如何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前提下,走出有重庆特色的动画发展之路。

关键词:动漫产业;巴渝文化;本土文化

美国、日本、韩国是动漫产业强国,尽管其产业发展模式各有不同,但凡是成功的动漫均立足于挖掘和利用本国和本民族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动漫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文化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一个成功的动漫作品的取材与创意来源于充分理解与把握自身的文化资源;创造出一个生动的动漫形象依赖于制作方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一种新颖而独特的动漫表现手法和风格来自编排与组合各国文化资源。

为了使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向动漫强国学习。以重庆为例,重庆动漫产业发展应该与其本土的文化资源相结合,立足本土文化创造具有浓郁的重庆特色的动漫作品。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将其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作品区分开,从而有效增加其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本土动漫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舟楫便利,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之一。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它不仅揭示了重庆文化的兴衰之迷,而且其光辉也照耀着重庆文化发展的将来。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巴渝儿女以其富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开放圆融的生活态度,历经数千年的吐故纳新,创造了绚丽多彩、个性独特的巴渝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了他们顽强、坚韧和彪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著称。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的特征。这一文化资源不仅是悠久历史沉淀的深厚内涵,而且还在整体上呈现出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质,意味着动漫产业可直接利用的丰富的素材,也是重庆发展动漫产业最宝贵的优势资源。同时,以历史文献、文物遗存、民间传说等形式流传的巴渝文化也可以作为创作动漫作品的文化资源。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1 选题和取材

许多国家的动漫的题材大多来自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美国动画电影《埃及王子》和《花木兰》,我国早期动画片《金色的海螺》和《孔雀公主》。就创作题材而言,巴渝文化资源无疑是个取之不尽的丰富宝藏。例如,神话传说――在巴渝地区,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如灵山十巫、大禹导江、丰都鬼影等,这些故事至今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如历史人物与传奇――刘备托孤、金竹寺的传说、瓷器口的由来等。这些著名人物和传奇不仅在史书中能够找到,还通过民众的口耳相传广泛流传于民间。

2 动漫形象

动漫形象是动漫作品的创作核心。一个成功的动漫作品来自塑造了成功的动漫形象,而这种塑造来自于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让他们在动漫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文化基因,如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片中主角形象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在塑造角色各种元素中,无论是衣着配饰、武功招式甚至配乐都能看到对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功夫以及中国古典音乐等中国元素的运用。在巴渝文化中,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形象也很多。以大足石刻为例,作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刻艺、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更为创作本土的动漫形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

3 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

从前期的创作绘制到中期的节奏把控,再到后期的配乐,动漫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都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就制作方法而言,美国多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运用动作捕捉技术手段达到逼真的运动效果;而日本的动画以质感细腻的赛璐珞动画为主,追求清新淡雅的风格;中国曾经也以其精湛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等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精品为动画创作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中国动画《大闹天宫》在造型、布景、着色等方面借鉴了中国古代绘画、庙堂艺术、年画的特色,又巧妙地融入了中国戏曲、音乐等元素。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动画作品之一,它也在如何将民族文化巧妙地与动画表现手法相结合这个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范本。从钟琴到笛萧鼓,巴渝文化中的民乐、器乐资源极为丰富,巴渝文化中的戏剧舞蹈汉代的盘鼓舞、唐代的战舞、宋代的花鼓和明清的高腔都显示出巴渝地区音乐舞蹈在戏剧中的艺术魅力。我们同样可以提炼这些元素和艺术风格,并将其运用到动画创作中。

虽然蕴藏着许多可以直接吸收与利用的文化资源,目前重庆动漫市场上仍然缺少具有重庆特色的名牌动画形象。在青少年文化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动画形象,基本上都来自国外。例如,大白、机器人瓦力、奥特曼等,这值得每一位动漫工作者深思。近几年,重庆生产动画作品大多还是在走模仿美国和日本的老路,这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因为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它也承担着传播文化的功能。除了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我们更应该重视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化本土化的动画形象。因此重庆动漫产业的领导者和从业者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应该把重庆本土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重庆动画产业的原创基因,以此引导市场、引导观众。利用宝贵而丰富的巴渝艺术资源发展重庆动画事业,在动画创作中,动画师们能从重庆本土文化中借鉴的宝贵资源数不胜数。虽然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动画创作中的技术成为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但不可否认的是决定其创作成败的核心还是文化的原创度与艺术的原创度。

其次,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创作灵感,并不意味着可以照搬照抄。如果只是把一些传统文化形式、本土艺术素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漫作品上,找不到与时代的契合点,同样不能创造出好的动画作品。例如,动画创作者从重庆本土文化中提取的动画形象,应该是那些适合用动画表现的文化资源,并且应根据时代背景与受众的需求,把这些丰富的形象进行动漫化、抽象化并加以综合提炼。所以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总之,动画片作为一种媒介和艺术符号,它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因此动画创作人员应该承担起行业赋予的社会责任――保护传统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本土文化,以动画创作的形式促进文化的传承。重庆本土文化中包容了许多优秀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和创作形式,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动画创作提供良好和完整的参照。其实,一部动画作品的成功不单因为它塑造了生动的银幕形象,更因它借助一个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故事,与观众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共鸣。因此动画创作者应该巧妙地在动画作品中注入更多的本土文化元素,应该让他们成为一只神奇的画笔,在动画作品中留下令人难以忘怀的文化印记。当然,创作具有重庆本土特色的动画作品,并非只是动画从业人员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事业。这项事业的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理性的动画教育体系和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来实现。动画教育中适当的强调文化基因的重要性是解决动画产业与本土文化结合的关键所在。从创作的源头――培养创作者的文化注入意识――加强动画创作中的文化特征。此外,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也是明确动画文化特色定位和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推动器。因为,一个成熟的动画市场运作机制必定会立足本地文化特征,创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动漫作品。这样消费者才能明确地将它们与其他作品区分开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辨识度,更能因此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动画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本土动漫作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电视电影   重庆   本土   文化   动漫   形象   特色   关系   产业   动画   艺术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