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与科技发展前瞻初探

城乡规划与科技发展前瞻初探 城乡规划的目标在我国及国际上的共识大致是,协调城乡空间用途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使生活在某一区域的人类可以可持续地共同生存。城乡规划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大概有一个这样的说法,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一个普通人在今天享受到的福利比1000年前的大帝国的皇帝的福利都要高。但科技并不都是全部有益于人类实现上述城乡规划目标的。科技的发展将对城乡未来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产生什么影响?人类为了在地球上和平共存,打造宜居的生活生产空间,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性地发展科学技术并应用于城乡规划呢?

1、解决人类衣食住行和健康问题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正常人都是希望能传宗接代,一直生存下去的。我们生于地球,而在目前的科技下我们发现适于人类生存地方只有地球。人类生存必须的条件是:空气、洁净的淡水、食物、安全的居所、能源、交通。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发展、运营,正是为了人类应对人口的不断增长,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每个人的普遍愿望是有足够适宜的衣物、充足的食物、安全的居所、健康的身体、幸福的一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2015年人均寿命最长国家西班牙,总体平均寿命:82岁)。为了实现这个人类的普遍愿望,我们在城乡规划中的所做出的明智选择应该是创造安全、持久、洁净的居住用地和居所,发展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益的各种产业。科技的发展应该为这个选择而服务,因为科技正是产业发展和经营的基础。因此推断,明智的城乡规划应鼓励发展绿色科技和能源,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应逐步被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所取代,同时要重视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构建,使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共存共荣。

2、应对地球内部的灾害,以使人类相互协调、适应环境变化而生存

根据成因地球内部的灾害主要分为:

1)由自然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海啸、持续强降雨带来的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等地质、气象灾害。

2)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形成的地质、气象或工业灾害。碳排放过量带来的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生活和工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带来的污染和雾霾,过度开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和沙尘暴,地震导致的核泄漏等等。

这些灾害事件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引起人类生活、生产及环境的破坏和损失,危害人类与生物圈的生存与发展。

应对自然灾难主要应根据自然的过程和她所能留给人类的安全空间和时间来适应性地选择我们的栖居地,依靠科学发展来确定我们的城市形态和城乡格局,发展科技来改变局部气候、气流和根据自然规律来引导灾害的发生地或者对某些目前无可避免的灾难进行尽早预测和规避。比如据报道美国建筑师丹尼尔森在华盛顿州卡玛诺岛北端打造出一座建筑面积约为2625平方米的海啸房,据称能够抵御2.4米高海浪的冲击或7.8级地震。由于海啸侵入人类常住居所的时间非常短,通常不会超过一天,因此可以通过建筑技术的改进和海啸预测技术的改进来提高海啸高发区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安全性。

城乡规划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灾难,比如发展节能减排的科技和产业以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发展生活和生产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和产业以减少废弃物对水体、陆地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在沙漠化地区植树造林重塑生态系统以改善局部和地球整体气候,工业项目应经过严密科学论证选址和实现运营过程中的多方案风险规避以减少爆炸、毒物排放、核泄漏、污染等灾害事件的发生,如此等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发展科研与技术研究才能得以实现。

科技的选择与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可持续生存至关重要,而人类则需要在有限的一生中快速地继承之前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加以发展进步,这就要求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变革,以有利于人类更快地掌握已有知识并进行新的研究和发明。否则人类就应该降低自身对资源的需求水平,以达到资源的生产与消耗的平衡。只有通过科技发展和降低自身消耗资源水平两条途径,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增进国家间的协调与经济互助发展

据计算,日本每人的生态足迹为4.3gha,远远超过日本土地、水源所具备的生产能力(0.8gha),所以日本只能利用别国资源。另外,这一面积是世界人均值(1.8gha)的2.4倍。如果都像日本人这样生活,就要准备24个地球,像美国那样要5个地球。那些生态赤字较大国家的资源消耗量已经超过了本国的资源再生能力,其结果就是加剧了环境恶化,或者将这种生态危机通过原材料进口等国际贸易方式转移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资源过度消耗的部分原因是一部分人们为了追求高水平生活而高破坏地消耗地球资源。

国家间应该通过联合国、共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平台等合作协调发展平台,协调资源消耗水平和协调经济发展,促进绿色科技共享共用,早日促进资源的生产和消耗在全球内达到平衡,以减少对自然资源不可逆的破坏。最终人类应朝着一个互助共存的共同发展体的方向而前进。

4、生物科技的风险

人类生殖能力延长技术和人类寿命提高技术的发展应受到限制,这些技术的无节制发展和滥用可能对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有限的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人类寿命的延长、生殖能力的延长,与对生殖无节制的滥育,将导致人口激增难减。那么地球上的服务于人类生存的资源将难以实现产出与消耗的平衡,最终将导致人类成为空空的地球籠子里饥饿互噬的小白鼠(笔者小学时养过一对小白鼠,有几天忘记给小白鼠忘记喂食,结果它们相互把对方咬死了)。

无论如何,人类应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行动,提高警惕性,积极面对风险、挑战和困难,努力了解地球发展的全局,对资源的消耗和生产做到心中有数,发展适用科技以适应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人类能在地球上实现自身平衡发展,则人类可以不断积累智慧与能力,应对来自地球以外的风险如陨石撞击地球,以及向宇宙不断探索和实现星际迁移。希望人类拥有生生不息与和平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   城乡规划   居所   海啸   灾害   可持续发展   消耗   地球   人类   资源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