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科技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交通运输专业科技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地方院校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国际教育学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例如,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世界几十所大学正在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德国以深厚的职业教育为背景的应用型大学开展的基于工作的教育模式探索等(work-based-education)。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倡导企业深度参与联合培养工程创新人才过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近5年来,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

二、科研与教学融合的大类课程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大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考虑京津冀一体化的综合交通各部门的职业和岗位发展需求与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关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力构建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科学选择专业理论教学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保证既强化技能和能力,又提升综合素质,达到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1.构建平台+专业模块群的课程体系。将交通科技与教学融合,构建交通运输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平台。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重点,知识与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具体要求上,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因此,在交通运输专业设置、课程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都需强调其应用性。构建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新体系,让学生在专业相关的企业中边学边练、真学真做、活学活用。

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地处河北省黄骅市,这是一个港口、铁路和公路交织的地方。学院的交通运输专业结合京津冀一体化中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科技规划与运营管理实践,构建校内培养与企业实操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在港口规模化科技管理和铁路站点接驳换乘组织以及区域发展等多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心应关注专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兼顾学校教学和港口、铁路车站等企业生产安排。交通运输领域科技運用学术进展报告等育人模式,采用直观教学、专题研讨、企业实习等多种方式实践教学。以交通运输2011级学生到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生产实践实习为例。

三、校外企业实践收获点滴

学院参照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的实践做法,每学期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至少两次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更多地获取实践经验,形成应用能力。学生现场实习要求结合课程学习的基本知识,在参观后形成23个问题,并要细心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实践知识。例如现场的学生们对于问题的关注如下:(1)双车翻车机问题;(2)关于生产三部中控调度室工作流程等问题。结合跟班同学的实习内容,具体的分析依次为:翻车机的工作原理:重调机牵引整列车缓慢前进,重调机推送车厢在牵车台内定位(电子系统操控)这两节车厢与前面的车厢自动摘钩,当重调机大臂驶离翻车机翻区的同时,翻车机进行翻车,然后回到原位,重车机后退一段距离,牵扯台向空车线行进,并与空车线对位。集团生产三部中控调度室调度工作流程实习内容:实时监测本部门所负责的现场装卸列车的过程,对于突发故障进行报告,及时做出解决措施,使生产装卸顺畅。现场调度员对相关设备控制煤的温度和工作流程给予详细的解释,中控调度主要的工作流程:实时监测视频信息在电子监控画面查看源数据对装卸设备进行监测根据指令指导装卸作业监控视频及数据信息是否正常发现故障、紧急事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大雾、大雨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值班长)。观摩四节翻翻车机的卸车过程。生产三部主要应用半自动化装卸技术,在列车到达等待装卸时,调度人员在中央控制室通过实时监测的视频监控画面对装卸现场进行指挥,利用翻车机、取料机、定位机车等设备进行装卸车作业,并对装卸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处理,使装卸过程高效率的进行。专业认知能力和课程实践学生们的体会:实践是对所学知识的反馈,通过认知实习,让我们对专业有了深入了解,同时在实习当中看到不少学习中我们容易忽略的内容。实习参观,不但让我们对自己所学过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也使自己学会了专业思考,更加深刻地明白交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需要我们学什么,怎么从事专业,希望以后能为自己的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四、交通运输宽口径大类课程体系建设体会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把学生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导性原则,据此,高校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和调整,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实训的时间和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能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因此人才培养体系要整合各个教学环节,使之符合教学规律又满足企业需要,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和市场四方共赢。第一课堂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第二课堂以公共素质和交通规划、运输管理等职业技能实践系统掌握能力培养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企业中边学边练。第一课堂主要对专业技能和技巧进行讲解和训练,重在第二课堂是强化第一课堂所学的技能的学习延伸,重在练,两者各有侧重,良性互补。坚持学生为本,强化技能训练,掌握实操能力,将国家规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与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在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形成的体会和建议如下:

1.融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平台+方案。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模块群,+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学和科研互动的师资能力和队伍。

2.应用范围

和社会效益方面,初步达到三个回归。即社会就业需求回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大学与工程实践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的回归、科技应用行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回归。

3.人才培养水平实现三个认同。即学生课程体系学习认同、人才培养市场认同、行业应用型人才选择认同。

总之,交通运输专业是互联网+时代科技融合最快的行业之一,需要大量懂专业、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应输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有用人才。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   交通运输   翻车   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体系   能力   人才   学生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