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的内涵分析

1、首页2、人的存在3、人的劳动

品学网论文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马克思关于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的内涵分析”,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解读《手稿》之新视角

马克思在《手稿》的序言中说:“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2](P3)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理论家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本人把《手稿》的目的描述为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这是一种‘实证的’批判。”[3](P95)实质上,就《手稿》达到的目的而言,它不仅是对政治经济学(即国民经济学或国家学)的批判,而且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马克思说:“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2](P3)这就是说,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结论之所以是“经验的”,是因为马克思在撰写《手稿》和《德法年鉴》时期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入考察。尽管如此,马克思实现对国民经济学批判之目标的标志却是在1857年10月到1858年3月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完成和之后《资本论》这一巨著的问世。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和批判也是《手稿》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围绕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死的财富的积累与活的人性的泯灭之间的深刻矛盾来阐述自己的结论。这种阐述是在两个焦点上展开的:一是人的异化和对异化的扬弃,即人是类存在物——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是感性存在物——人是激情的存在物。二是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异化和对异化的扬弃,即私有财产的形式——个人的私有财产、普遍的私有财产和真正的私有财产——及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对死的财富的积累与活的人性的泯灭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对异化的真正的、积极的扬弃。所以,马克思才在《手稿》的序言中声明:“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2](P3-4)

马克思哲学的立足点是活生生的、现实的、完整的人。马克思承认并继承了人本主义对人的理解,但他没停留在那种人本学规定上,而是从自己的新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理解人本身。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论称的那样,人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人的劳动就是人的本质,但首先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异化劳动既是劳动的普遍现实状态,又是人的基本存在形式。劳动与异化劳动的区别与矛盾就是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区别与矛盾。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统一,也即人向真正的人的复归,就是在劳动的异化过程中对私有财产的真正的、积极的扬弃。人是一种有激情的感性存在物,激情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感性爆发,因而,激情是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正是从感性对象性、劳动和私有财产等方面来阐释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的。所以,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是解读《手稿》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域。在《手稿》中,马克思从新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上考察激情,深刻地阐释了激情在人的确证、实现和超越中,在人的存在与本质上以及在人的历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马克思关于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在《手稿》中具有结论性或提纲挈领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   马克思   本体论   激情   目的   政治经济学   手稿   感性   经济学   国民   内涵   财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