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等问题,对我们进一步搞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要在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道义性

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问题。可以说,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道义性,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前提,是增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定性、自觉性的思想认识前提。

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不是说教,而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部分组成的严密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整个学科体系的灵魂、基础和根据,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客观世界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理,如关于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原理,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原理,关于阶级和国家的原理,关于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原理,关于社会主义的原理,等等。正如习近平所论述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改变世界。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②正如习近平所说,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真理性、科学性、道义性,它才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显示了巨大精神力量。它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民族民主革命浪潮。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可以说,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

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道义性,必须继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我们必须深学、真学,才能把握其精髓,领悟其真谛,掌握其灵魂,也才能有效解决真懂真信问题。时下,在对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虽然绝大部分同志都有清醒的认识,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糊涂认识甚至是错误认识;在现实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也还存在把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现象,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认识问题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还研究不够、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反映出我们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我们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建设工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研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水平。要通过切实搞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认识所掌握,从而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自信、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充分认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性

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此论透彻深刻。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笔者认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至少有两方面突出的意义。

一是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需要。习近平说,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此话发人深思。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遭列强侵略、蹂躏,内部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诞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中国化、时代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特别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选择。从更深层次上讲,中国道路的选择,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智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深层次的历史角度和精神角度讲,正是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需要;从现实政治角度看,是肯定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合理性、进步性的需要,是坚定三个自信的需要。

二是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与其研究者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密切相关。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加科学地观察、认识、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各种现象并揭示现象背后所蕴含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途径。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者就可能陷入神秘主义、不可知论、虚无主义、神学、迷信的泥沼。历史上有不少很有建树的学者、思想家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而导致自己的观点、学说最终走入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创新、学术创新,才能更好地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才能更好地研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很显然,理论的需要最终都来自实践的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来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

三、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是问题的关键。要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必须注意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主要解决的是一个态度问题、立场问题,同时也有世界观、方法论问题。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内容、重要观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要求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拥有人民情怀。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地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要有为人民著书立说、为人民代言献策的使命担当意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要求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之中,察民情,体民意,听民声,集民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多出一些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果,多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独特贡献。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还必须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注意防止三种不良倾向性问题。第一种是为少数人利益代言的问题。要谨防个别专家学者的研究为个别利益集团所绑架,不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而是为极少数人服务,成为个别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第二种是闭门造车、独善其身的研究倾向问题。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不关心人民疾苦,不考虑社会需要,躲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自得于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研究。第三种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作用下的研究倾向问题。不能正确对待研究工作,把著书立说、出成果仅仅看作稻粱谋,看作为自己谋利获利的工具,在研究中存在投机取巧、营私舞弊、沽名钓誉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曾指出,过去的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立足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天职。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要注意研究战略性问题、前瞻性问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行客观判断,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要切实搞好智库建设,提高智库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注意克服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两种不良现象。一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脱离实际研究现象。不联系实际,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从书本到书本,喊口号式的研究,说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洋洋万言,但对解决实际问题提不出任何良策。另一种是盲目崇外,照抄照搬他国经验和理论现象。不研究、不结合中国的国情、民情,盲目把其他国家的一些理论学说、政策主张奉为圭臬,当作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这两种倾向都偏离了问题导向意识,都无助于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必须正确处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样,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活力,失去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变迁、实践变化、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新时期的社会实践,指导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四要注意防止三种错误的思想倾向。要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当前的哲学社科界必须注意防止三种错误的思想倾向。第一种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已过时的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个别论断、个别观点、个别行动纲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历史局限性,如关于社会主义的多国胜利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的论断等,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却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永恒的价值。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④。第二种是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是:僵化地、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囿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具体观点、论断;总想在马恩著作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⑤正如有学者所论述的,教条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照抄照搬,照葫芦画瓢,不动脑子不下功夫,看起来是全盘接受,实则是阉割马克思主义精神⑥。第三种是实用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是:把马克思主义标签化、虚空化、庸俗化,当作装饰品挡箭牌,随意裁剪为我所取。有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观点、表述穿凿附会,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比如,有学者认为100多年前的马克思、恩格斯就主张社会主义实行个人所有制、实行市场经济等。有人把自己的一些思想观点甚至是不正确的思想观点都贴上马克思主义标签。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显然是错误的,而教条主义地、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同样是非常有害的。要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防止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坚决反对和防止教条主义地、形式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才能正确发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中国   方法论   哲学社会科学   导向   倾向   观点   作用   理论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