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

当前的音乐教育中很多教师会忽视掉音乐的真正内涵,而立足于音乐表面的一些知识技能去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音乐学习中,学生是感受不到心灵的震撼的,也就无法将美育实施到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热情,以音乐中潜藏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温暖学生内心,使其获得心灵的成长。

一、调动学习热情,改变不良心理倾向

当前的小学生在心理发展中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教育的力量,有责任承载起改变学生固有的心理状态的重任。

例如在《热爱地球妈妈》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了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地球遭到破坏的图片,也为学生展示了一些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的小细节而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的图片。学生很受触动,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去欣赏音乐,学生的内心倍受启发,心灵与音乐达到了一种共鸣。而后我又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外延,将地球比作我们的母亲,让学生去想象,自己曾经对自己的母亲做过什么感恩的事情,又或者说有没有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伤害到自己的母亲,学生们纷纷陷入了各种思绪之中,他们互相交流探讨,获得了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了感恩,将自己曾经自私的想法置之脑后,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更懂得了为人子女的责任。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用音乐中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心性的教学目标。

二、挖掘音乐情感,促进心灵健康发展

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看重于知识技能上的训练,而忽视掉情感教育。小学生正是心性形成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其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其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如此,音乐也可以成为温暖学生的心灵鸡汤,在精神上为其带来愉悦。

例如在《我爱我的家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充分地挖掘出了这首歌中蕴藏着的情感,以热爱家乡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的生活环境单一,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学生们很难有一种热爱家乡的情绪。这首歌曲中蕴藏着浓厚的爱乡情感,我在让学生会用悠长的气息自然地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的心理基础上,夸一夸自己家乡的风光特色,其目的就是更进一步的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美好情感。学生们在各具特色的表达中去感受着家乡的各种美,进而在内心深处无形地产生了一种热爱家乡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小学生的内心蔓延开来,会影响其一生。

学生内心缺失什么我们就要为其填充什么,在音乐作品中蕴藏着诸多情感,可以为学生的内心带来光明,教师要进行深入地挖掘,从而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三、构建音乐画面,打开美好心灵画卷

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取的作品是内容上积极向上的,而小学生又是处于一个形象思维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要注意将音乐中的画面感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们在画面中去感受到美的熏陶,让心灵的画卷由此展开。

例如在《牧童之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尽情地想象那幅美好的画卷,使其心灵沉浸在那片安宁的世界中,享受自然的美妙。动人的旋律中有着美好的画面感,我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牧童在广阔的牧场上放牧、吹著短笛的场景,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学生的心中荡漾开来,他们的内心仿佛随着那短笛的声音而变得更加的纯净。在学生听完后我又让学生自己去用画笔构建心中的画面,用美术来表达音乐的形式是一种艺术上的融合。学生在画面与旋律的融合中找寻心灵的栖息之处,这样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趣,使他们的艺术情怀更加浓郁。

构建音乐画面的形式非常多,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或者是学生自己去画思维导图等形式,只要能够将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的那种情感激发出来,将他们内心的那种触动引导出来,就可以充分地展示音乐的教育意义。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深入学生的内心非常重要,用音乐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用音乐为学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这样才可以为其带来心灵上的成长。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挖掘出音乐作品中蕴藏着的情感,为学生构建形象化的音乐画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使其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温暖的阳光。

(责编韦淑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心灵   学生   家乡   内心   画面   美好   教师   心理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