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音乐特征探析

舒伯特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汇时期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他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其中包括600余首艺术歌曲、18部歌剧、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他主要功德是创作了最著名的是《美丽的磨坊女》《天鹅之歌》和《冬之旅》这三部声乐套曲。从舒伯特的声乐作品开始,不仅旋律是十分完整的个体,就连钢琴发挥的作用也不再仅仅作为单纯的歌曲伴奏,而是融入在歌词与旋律之中,与声乐成为一个整体。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比的方法对作品《冬之旅》中的《泪洪》和《春梦》这两首歌曲的转调的布局、变和弦的运用以及钢琴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两首作品来以小见大,进一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高度。

一、离调手法的运用

在一个完整的单调结构或转调结构(乐段)中,短时间的进行到副调,没有用来巩固新调调性的结束终止,而是仍然保留这自己在主调内的调式功能,这叫做离调。①

谱例1是第十一首作品《春梦》的选段。从该谱例可以看出舒伯特在通过频繁的离调增加和声的张力,表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内心情感。和声的进行先从e自然小调的Ⅰ级到Ⅱ级再到Ⅰ级。紧接着出现的是e自然小调降低五音的重属七和弦,将其解决到Ⅰ级和弦的第二转位。这里的降低五音的重属七和弦作为一个装饰音音型,在后面多次出现,笔者将后面多次出现这种音型的地方做了标记。舒伯特正是利用这样相同的音型,将和声织织体材料的共同点统一,通过调式对置的方法,将原本的e自然小调离调到d和声小调的降低五音的重属七和弦并解决到Ⅰ级,紧接着离调到g小调的降低五音的重属七和弦并解决到Ⅰ级,这样的增三四和弦向主和弦的半音进行作为音乐上的补充与连接,是浪漫主义和声丰富的重要体现。

二、转调的布局

音乐结构转到一个新调并在这个新调上结束叫做转调。用终止使结构结束在新调,这就是转调区别于调内离调的主要之处。②第六首作品《泪洪》整体的调性布局为e和声小调,在e和声小调的基础上进行了关系大小调G大调的转调。第十一首《春梦》整体的调性布局以A大调为主,中间进行了多次离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同名大小调的转调。

这两首作品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离调转调,但是《泪洪》的和声进行十分中规中矩,主要以主属关系为主。从调式调性方面来看,全曲只进行了e和声小调到G大调的近关系转调,没有出现频繁离调的特点。而作品《春梦》进行了频繁的转调离调,和声的进行也更丰富,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因此,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并不全都具有频繁转调或者离调的特征,也有和声和调式简单的艺术歌曲。

三、下属和声组的变和弦那不勒斯和弦的运用

舒伯特擅用变和弦和半音化的的手法来处理和声,音乐的情景与意境往往是通过半音化的处理来体现,这使得歌曲内容极富表现力。他常使用那不勒斯六和弦、增五六和弦、增三四和弦以及减七和弦等,这些和弦主要是加强声部的半音进行,增加和声的张力,表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内心情感。③下属和声组最重要的变和弦是以音阶Ⅱ级作半音变化为基础的,这和书和弦组一样。那不勒斯和弦作为下属和声组最重要的变和弦,又称为降二级和弦,是小调式和声语汇中一个基本素材,属于小调式下属Ⅱ级的变体和弦,后逐渐被大调所采用。它的主要用法是降低Ⅱ级和弦音,来丰富和声的色彩性。

谱例2是第十一首作品《春梦》的选段。从谱例中可以看出,进入a小调部分之后,旋律线条相比之前的旋律线条要宽松很多。钢琴在左手主音八度震音的持续下,右手通過那不勒斯六和弦到主和弦的半音进行来使得音乐更加抒情,与后面出现的a小调的降低五音的重属七和弦形成了下属到属再到解决的完美和声进行。

四、钢琴声部的特征与作用

艺术歌曲是由人声和钢琴合二为一的声乐体裁,是由诗歌与音乐、演唱、伴奏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冬之旅》之所以能够达到词曲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钢琴以其丰富的织体、或离或即的复调以及层见叠出的音色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两首歌曲的钢琴声部织体特点。

从和弦弹奏发声的角度,可以将织体的变化归为柱式和弦织和分解和弦式织体两种④。 第6首作品《泪洪》的钢琴声部就是以柱式和弦为主,分解和弦为辅的一首艺术歌曲。舒伯特主要运用带有八分附点节奏的流动型柱式和弦将音响逐渐推向丰满再逐渐递减,通过停、停、紧、停这样的节奏模式逐渐推向七个声部,将音响的比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第11首作品《春梦》中,舒伯特使用了分解和弦织体,突出了声乐演唱的表现能力,均等的六拍子使音乐更富有律动和稳定性。

在乐曲中处于主要地位,而其他声部对主要旋律只起着烘托、补充作用,处于陪衬的地位用这种多声部织体形式写作的音乐,称为主调音乐⑤。而复调音乐织体是建立在横向思维的基础上,将具有独立意义的多层次旋律线,按照对位法加以纵向上的结合而构成的多声部音乐织体。第6首作品《泪洪》采用的柱式和弦为明显的陪衬式主调音乐织体,但在《春梦》这首歌曲的钢琴声部中也存在大量的复调织体。在作品《春梦》的第二个主题惊醒中,左手的钢琴声部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八度震音,右手的钢琴声部为独立的柱式和弦并且有明显的跨小节连线,旋律线条十分明显,节奏松紧有度。此时,左手声部与右手声部形成了两个具有独立意义又相互对比的旋律线和节奏型,构成对比复调的钢琴织体。从另一方面来看,人声的部分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构成的旋律与钢琴声部的右手部分也构成了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对比复调。

五、结语

通过对《冬之旅》中的两首歌曲进行调式调性、和声进行以及钢琴的运用的详细分析,以小见大的体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与特点。舒伯特的器乐伴奏所起的作用,为声乐之花的生长提供了气氛和土壤,伴奏使我们保持在总的曲意之中,二声乐部分则给我们展示出它各种不同的景象。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声部被赋予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它不仅是声乐旋律部分的和声或节奏烘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塑造形象、表达音乐情感的功能,为艺术歌曲的创作赋予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冬之旅》展示出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中的独特性、民族性,为今天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舒伯特   声乐   半音   套曲   调式   声部   探析   和声   小调   和弦   钢琴   特征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